眾所周知,有不少農藥品種和類別都起源于植物源物質,似乎有一個規律,一些人類早期使用的植物源農藥(如煙堿、除蟲菊等)在人們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改造和研究后,有的植物已成為農藥類別,其中不少品種和系列成為當今農藥的主力軍。縱觀目前的農藥類別,有一些重要類別就是源于植物。表1即為由古老的植物源物質開發成功的一個或一類殺蟲劑類別及其代表品種和作用機制。這些品種使人感悟到,一些古老的物質,只要通過堅持不懈的研究也有可能獲得新類別的殺蟲劑及其品種。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我們的先人曾使用過許多植物來抗御有害生物,如艾、蕨等。同樣有可能來自煙草的新煙堿類殺蟲劑和源自除蟲菊的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此也為人們、為農藥創制者提供了課題,一個古老的東西只要堅持不懈進行剖析、研究,一定會成為一個新穎的物質,農藥創制亦如此,千萬不要因為它的“老”而不屑一顧。
表1 由古老的植物源物質開發的殺蟲劑類別、代表品種及其作用機制
植物 |
類別 |
作用機制 |
代表品種 |
使用年份 |
除蟲菊 |
擬除蟲菊酯類 |
氯離子通過抑制劑 |
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 |
20世紀70年代 |
箭毒堿 |
氨基甲酸酯類 |
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 |
克百威、滅多威等 |
20世紀50年代 |
煙草 |
新煙堿類 |
煙堿乙酰膽堿受體作用劑 |
吡蟲啉、噻蟲嗪等 |
20世紀90年代 |
魚尼汀 |
雙酰胺類 |
鈣離子受體作用劑 |
氯蟲苯甲酰胺、氟苯蟲酰胺等 |
21世紀初 |
除了上述源于植物的殺蟲劑系列外,還有源于微生物的殺蟲劑系列,如阿維菌素系列殺蟲劑(包括依維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道拉菌素、彌拜霉素、埃珀利諾菌素)及多殺霉素及其改造物等。
除了我國已經或正在開發極小部分的植物外,這些物質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探討。除從理論上、機制上進行研究外,我們亦可以對我國長年來一直使用的植物(如菖蒲、艾草等)開始從基礎進行研究。對于植物廢棄物的處理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研發項目,如何使這些“廢物”“化廢為寶”,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處理”,并已取得可喜成績。上海交通大學的代光輝教授發現小核桃浸泡的河水都成黑褐色,令人觀之覺得很臟,為此他們將殼經提取制成棕褐色的染料,取代以致癌的苯胺類物質所制的棕褐色染料,解決了棕褐色染料被禁用問題,并保護了環境。這是化“廢”為寶的典型例子。
除了上述所開發的農藥外,我國不少農藥科技人員仍孜孜不倦從植物源物質中尋找、開發新農藥。代光輝教授還從另一種人類常食用的植物中提取了某種具農藥活性的物質,這種物質不但可供食用,還發現對幼蚊有很好的滅殺作用,并對作物白粉病十分有效,同時對于對吡唑醚菌酯具抗性的白粉病有效,其很有可能成為新的農藥品種,如果再經優化修飾,也有可能成為新的農藥系列。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