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商洛柞水縣圍繞“一主兩優”脫貧產業布局,采取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以中藥基地建設為載體,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以企業為主體,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區域化布局、規范化發展,促進中藥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形成現代中藥產業發展格局。
該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依托項目建設,加快了中藥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帶動群眾持續增收,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大力發展玄參、丹參、連翹、五味子、防風、紅豆杉、蒼術、白芨、豬苓、天麻、菊花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以上。
根據海拔高度、流域特點、功能需求、企業需要等,對全縣中藥材種植進行科學布局。根據海拔高度,在金井河、社川河高山和半高山地種植豬苓、天麻、秦艽、柴胡、北五味子等道地大宗藥材;在淺山和低山區種植玄參、苦參、紅豆杉、花椒、連翹、白術、防風、丹參、菊花等市場銷路好的大宗道地中藥材。根據需要,積極發展稀有瀕危藥材,由盤龍、歐珂、盤龍植物、銘浩、世紀、頤和、康新等藥企實施“訂單”收購。適當發展觀賞中草藥,結合全縣百里生態景觀帶和我縣鄉村旅游,發展牡丹、芍藥、菊花、青蛙七等。
扶持建立中藥材專業合作組織,充分發揮其連接農戶與企業、農戶與市場的橋梁紐帶作用。通過項目帶動,新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3萬畝,建設中藥材示范種植基地5000畝,真正構筑“公司+基地+農戶(貧困戶)”和“協會+基地+農戶(貧困戶)的良性發展格局。全縣新建500 畝以上規模化種植示范基地3個,各鎮辦抓1至2處300 畝以上示范種植基地。積極引導企業(大戶)帶動貧困戶,通過土地托管、清轉、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經營水平,增加藥農收入平均在2000 元以上,實現2500人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