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浙江種糧的那些“科技范兒”(圖)
浙江種糧的那些“科技范兒”(圖)
農業網   時間:2018/3/21 10:26:00  來源:農村信息報  閱讀數:478

農機

  陽春三月,浙江田野處處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近日在余姚、義烏、永康、上虞等地采訪時看到,種糧大戶們有的忙著參加培訓“富腦增智”,有的忙著咨詢專家“尋技求診”,有的忙著采集信息“運籌帷幄”,有的忙著選購農機“鳥槍換炮”……今年的春備耕中,各地種糧大戶針對農資價格上漲、用工成本增加、品質需求提高等新情況新要求,主動作為,巧妙應對,科技備耕的元素越來越突出,科學種田的意識越來越明顯。

  “科技套餐”受歡迎

  “我們群里早就在討論今年春耕的有關情況了。”3月19日,記者在永康市石柱鎮見到永康市楊豐糧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池振學時,他正組織工人用圓筒式床土整理篩選機對育秧土進行碎土過篩處理,為接下來的育秧做準備。

  池振學所說的“群”,是指他加的跟種糧有關的微信群。“你看,這是永康市水稻大戶群,這是永康市農資經營戶培訓群,這是石柱鎮種糧大戶群……”當著記者的面,池振學點開他手機里的10多個微信群說,他了解的水稻市場行情、生產科技知識、農資價格等方面信息,有些就是從這些微信群里來的。“我平時就經常利用微信的方式,遠程向市里的農技專家請教,或者與同行進行交流。群里能發圖片,能傳語音,很方便的。”池振學說,他平時比較關注技術方面的信息,“*近我在微信群里看到,3月22日永康市農林局農技推廣中心的專家將組織早稻種植大戶開展技術培訓,這個機會不能錯過,到時我一定要去聽聽、學學。”

  和池振學一樣,余姚市黃家埠鎮上塘村種糧大戶余君林也對水稻種植技術培訓有著濃厚的興趣。“3月16日下午,我去參加了鎮里舉辦的春季農業技術培訓班。培訓班上,市農林局的專家講授了植保、早稻栽培技術等方面的知識,還給我們講解了今年的農業政策,我學到了不少實用技術。”余君林高興地說,這次培訓班為他送來了“科技食糧”,幫助他解決了生產中遇到的不少疑難雜癥。

  種糧裝備大提升

  3月19日,記者在義烏市廿三里街道華溪村見到種糧大戶虞東紅時,他正在倉庫里忙著檢修農機。不遠處,一個工人開著一臺翻耕機正在進行翻耕作業,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去年,我種的300畝早稻平均畝產達475公斤,效益不錯。今年,我還要種這么多。”虞東紅告訴記者,這幾年,在國家購機補貼政策支持下,他積極籌措資金添置了各種新型農機具,農機“隊伍”越來越壯觀。“現在,我一共有插秧機、拖拉機等農業機械55臺(套),翻耕、插秧等作業都靠這些得力的‘鐵家伙’來完成,基本上能實現全程機械化了。”嘗到機械化甜頭的虞東紅說,機械化讓種糧告別了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提高種糧效率的同時,還降低了種糧成本。“這不,這兩天我正忙著把機器都檢修一遍,生產還全指望它們呢。”虞東紅笑著說。

  近幾天,紹興市上虞區小越鎮超越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建波也在忙著鼓搗家里的農機。“現在,我們農場生產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效率可以說是‘杠杠的’。”王建波告訴記者,為了給今年的春耕生產再添“動力”,前不久他又購置了一臺“ZGJ350”水田筑埂機。

  “這臺機器可厲害了,掛在拖拉機上,每小時可筑埂1.5至2.5千米,筑埂高度35厘米,而且寬度和斜度均可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調整。上個禮拜我剛剛在田里試用過,效果很不錯,筑的田埂整齊劃一。”王建波說,有了這個新機器,今年春耕生產效率又能提高一大截。

  節本增效有一套

  “今年,我們合作社仍將種早稻500多畝,品種也不改了,還是用‘中早39’和‘甬秈15’這兩個品種。”有著20多年種糧經驗的余姚市科農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謝友根告訴記者,該合作社去年早稻畝產量達到500公斤,“‘中早39’耐肥抗倒,結實率高,豐產性好;‘甬秈15’株高適中,抗倒性較好,都是好品種。不光我們,今年我們周邊的許多種糧大戶也都選了這兩個品種。”謝友根說。

  除了良種,種糧大戶們對適用技術應用也十分積極。義烏市大陳鎮馬畈村種糧大戶邵勛松這兩天每天在看天氣。“這幾天陰雨天多,等天一放晴,我就要用直播技術種早稻了。”邵勛松說,水稻直播省工、省力,產量也不錯,贏得了當地不少種糧大戶的青睞。

  邵勛松的水稻種植面積有900多畝。這些年來,他除了采用水稻直播栽培技術,還充分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生物防控、統防統治等技術。“得益于這些省工節本技術的支撐,去年,我種糧純收入達到30多萬元。”他說。“這幾年,生產用工成本越來越高,長期工的日工資在150元以上,農忙時節臨時用工日工資更是高達200-500元,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也在持續上漲,不在技術手段上做些改進,效益就會縮水。”邵勛松說。

  3月19日上午,在義烏市廿三里街道華溪村種糧大戶虞東紅的稻田里,農機手正在進行機械化翻耕作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xy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