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承德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強化生態扶貧,深入實施生態扶貧系列工程,創新推廣了“一林生四財”生態扶貧模式,培育生態產業,釋放生態紅利,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林上要果,帶動脫貧一批
“我去年嫁接的是寒地富士,一棵樹收入400多元。”四道溝鄉四道溝村村民王忠志介紹說,他的果園是縣林業局指定的果樹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基地,主要嫁接寒地富士、雞心果、甜香果等新品種,收益是普通水果的一倍。
近年來,圍場按照兩環、四區、七大基地規劃布局,調優調強產業發展結構,大力發展以干鮮果品、木本油料、園林綠化苗木、木本花卉中藥材等為主的經濟林產業。目前,該縣經濟林總面積達190多萬畝,農民人均擁有3.5畝經濟林。打造金紅蘋果、“圍選1號”杏扁、綠化苗木等林果產業專業鄉2個、專業村26個,建成果品休閑觀光采摘園18個,年產干鮮果品31.3萬噸。
大力推進涉林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和產業大戶實施規?;洜I,引導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參與勞務,促進貧困戶增收。
林中旅游,助力脫貧一批
“每年暑期游客特別多,*下來能收入1000多元。”御道口鄉御道口村鳳陽農家院負責人肖鳳陽說,森林游漸成新時尚。
近年來,圍場立足森林、草原、濕地、文化遺跡等資源,大力發展森林旅游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通過組織舉辦2017木蘭圍場旅游推介會、木蘭圍場第二屆賞花節等大型活動,拓展客源市場,唱響木蘭圍場旅游品牌。2017年,全縣旅游接待人數達27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0.3億元。
同時,在建成御道口、柳塘人家、棋盤山、扣花營4個萬家客棧鄉村旅游示范區的基礎上,重點打造了獵苑滿鄉鄉村旅游精品示范區,開發了棋盤山向日葵迷宮等景點,使鄉村旅游景點成為旅游沿線的風景線。2017年,全縣鄉村旅游接待游客40.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216萬元。
林下間作,促進脫貧一批
“這個150畝的食用菌示范園區,主要是利用沙棘果糠、廢木屑等做原材料,在林下種植黑木耳,年可實現產值70多萬元。”圍場佳澤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孫海龍說,公司注冊了“山間24度”黑木耳商標,產品主要銷往北京、上海等地,帶動10余戶農戶實現增收。
通過多角度、深層次挖掘林下經濟發展潛力,積極引導貧困戶利用林間空地、森林邊緣地帶,發展林藥、林菌、林禽等林下經濟,圍場將林下資源變成菜籃子、藥園子,促進貧困戶增收。目前,該縣已種植林下藥材0.6萬畝,林下蔬菜3000余畝,柴雞養殖3萬余只,林下種菌110萬袋,實現產值0.7億元。同時,貧困戶通過在林下采摘蘑菇等山野資源,拓展增收渠道。
參與護林,*脫貧一批
“生態護林員都是從貧困人口中遴選的。”縣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每名生態護林員年可收入7700多元。
圍場找準造林護林與脫貧致富的結合點,推進生態造林和資源管護*扶貧。積極引導貧困戶參與生態項目建設,組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參與生態工程整地、栽植、管護等勞務,增加貧困戶的工資性勞務收入。同時,認真落實國家建檔立卡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直接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選聘為生態護林員。
2016年以來,先后兩次組織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專項選聘工作,共落實資金2540萬元,使328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選聘成為生態護林員實現*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