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嶺南,正是紅肥綠瘦的好時節。
從省道S357線路口進入惠州市惠陽區良井鎮大白村主村道,一股充滿詩情畫意的清新氣息撲面而來,農田、村舍、綠樹、紅花,*引人注目的還有村居民房外墻上隨處可見的墻繪:以24節氣為主題的水墨畫、鮮艷燦爛的山水畫、新家風家訓……
這些墻繪融合了新農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畫作多以傳統中國畫為主,意境與創作水平頗高。
令人賞心悅目的,還有村道兩旁的木質柵欄:家家戶戶的院墻外幾乎都有小菜園或花園,木質柵欄將菜園和花園圍起來,漫步在村道上,仿佛時光都停了下來。
不僅是大白村,如今在惠陽多個鎮(街)的村落,墻繪已經成了一道“隨處可見的風景”。當然,惠陽花大力氣美化鄉村絕不只是為了吸引游客。
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到美麗鄉村,再到鄉村振興,在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的基礎上,惠陽圍繞開創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示范區新局面,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實踐,通過制定鎮(街)鄉村振興3年行動計劃,創新采取市場化模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實現“產城村人”深度融合,努力走出一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路子。
日前,一場鄉村振興領域的市場化創新實踐在惠陽落地:惠陽區政府、碧桂園集團、華僑城集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項目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舉行,率先在惠陽區秋長街道、良井鎮實施鄉村振興試點項目,讓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市場化探路??村民變股東農村閑置資源“活起來”
村民、村集體以土地、房屋等資源為股本,與社會資本合作,成立股份合作公司,由企業導入產業對資源進行開發和運營,讓村民獲得高出市場價格的保底合作費以及分紅,促使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更讓人新奇的是,村民們的“股本”還都是村里廢棄的房屋和零散土地。
日前,惠州市惠陽區政府、碧桂園集團、華僑城集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項目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舉行,計劃率先在惠陽區秋長街道、良井鎮實施鄉村振興試點項目,秋長茶園村1300畝用地和良井鎮矮光村1500畝用地成為*區,碧桂園、華僑城將把村中廢棄房屋和零散土地整合開發建設文旅項目。
惠陽區緊接著舉行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簽約暨合作款發放儀式,兩個*區的6個村小組分別領取了3年保底合作款362萬元和536萬元。
“目前,惠陽農村資產都是碎片化,無法產生大的效益,通過企業化集團對資源進行整合,讓農村閑置資源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惠州市惠陽區委書記胡斯平說,采取市場化合作的模式,農民可以讓手中的土地、房屋大幅增值,且無需變賣資產,以股東的形式參與合作公司管理和受益。
在這樣的市場化創新模式下,惠陽以“產城村人”融合為導向,不斷提高農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面,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
作為*區之一的良井鎮,全域合作規劃72平方公里,導入農業生態科技產業項目,著力打造大灣區生態科技示范*鎮。
以先行啟動1500畝用地的矮光村為例,東風、永新兩個村民小組的大多數房屋荒廢多年,這次以房屋、土地作價入股,80余戶村民*性收取3年的保底合作費用,村民利益得到保障。
如此一來,村民搖身一變成了股東,不僅可以拿到房屋、土地租金,項目運營后還能分紅。房屋、土地租期50年,前3年為培育期,村民拿保底合作費;后47年為運營期,村民可拿保底合作費,還能享受20%的凈利潤分紅;50年合作期滿后,所有建筑和物業的所有權歸原村所有。
“產城村人”融合??特色化全域謀篇制定鄉村振興3年行動計劃
長期以來,隨著城市化腳步的加快,鄉村的空心化日趨嚴重,村里有不少丟荒的土地和空置的圍屋;如今,在市場化創新模式下,這些都已成為了惠陽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資源。
在惠陽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光濱看來,通過這種模式創新,農民可以收獲五個好處:低風險高回報、資源大幅增值、長期穩定增收、在家安居樂業、優化人居環境。
目前,依托毗鄰深圳的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豐富的生態優勢,惠陽制定了鎮(街)鄉村振興3年行動計劃,采取整合低效用地和盤活閑置房屋等方式,高起點、特色化全域謀劃推動鄉村振興,計劃將農村PPP與產業導入融為一體,引入社會資本完善農村基礎設施、補齊服務短板,把農村綠水青山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探索“產城村人”融合的鄉村振興之路,除了與碧桂園等企業合作外,秋長街道也有著自己的一幅藍圖。
早在2月初,秋長街道舉辦了一場全域發展產業全面振興鄉村千人演示會,向該街道企業、村(社區)干部等上千人介紹秋長街道全域發展產業全面振興鄉村的工作思路。未來幾年,秋長將形成“南部工業立街,中部文創興街,北部文旅帶動”的戰略格局,并因地制宜規劃吉他小鎮、挺秀客俗風情園、家居小鎮、維白科創園等六大產業組團,覆蓋秋長11個村(社區),確保村村有產業、村民有就業。
在農業重鎮平潭,也規劃了現代農業觀光片區、陶瓷文化旅游片區、臨空產業片區、平潭高新產業園區、影視文化旅游片區五大片區,其中,2018年主要推動東平窯創3A景區、川龍島打造亞洲影視基地,同樣以市場化模式導入*具活力產業,盤活農村閑置資源。
■相關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惠陽有個“百姓歡樂舞臺”
歌舞小品、相聲快板、樂器彈唱……2018年春節期間,在惠州市惠陽區各個村落,一場場“百姓春晚”在村民家門口的“百姓歡樂舞臺”輪番上演,群眾自編自導的一臺臺屬于自己的文藝晚會,讓惠陽的春節顯得格外熱鬧。
2017年,惠陽成功創建為省級公共文化體系示范區,其中百姓歡樂舞臺就是該區探索實踐出來的公共文化建設精品,讓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都盡可能嵌入鄉村,融入生產生活,村民們自己籌辦文藝晚會成了“家常飯”。
胡斯平認為,百姓歡樂舞臺對于豐富鄉村群眾文化生活、改善鄰里關系、促進村風民風、改變村容村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服務設施、轉變村干部作風都起到了潛移默化、影響深遠的積極意義,是以老百姓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方式來宣傳主旋律的主要陣地和載體,也是堅強基層治理的有效手段,更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百姓歡樂舞臺這個公共文化服務品牌,惠陽還探索建立了“村校共建”實現學校、村公共文化資源共享,“百姓點菜、政府做菜”的公共文化供給新模式,建立圖書館總分館制等,成功打造了吉他文化藝術節、荔枝文化節等文化品牌活動。
如此一來,文化舞臺上的聚光燈,更多地聚焦到農業、農村和農民,鄉村文化的興盛成了惠陽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
目前,惠陽區已將百姓歡樂舞臺活動補助經費納入經常性支出預算,每場活動由惠陽區財政補貼5000元,同時,每個鄉鎮將配備編、唱、彈、演專業人才,并對文藝精品創作進行獎勵。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