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一片蔥綠的油茶林,記者來到常德市鼎城區草坪鎮興隆街村,走進了李忠創辦的呈祥孔雀園。伴隨著悅耳的輕音樂,美麗的雄孔雀競相展開五彩繽紛的尾屏,做出優美的舞蹈動作。
又到了一年中孔雀產蛋的季節,35歲的李忠提著飼料桶,忙得格外起勁。去年,他靠養孔雀收入超過200萬元。“今年,食用商品孔雀出欄量將達到5500只,較去年翻一番。”李忠滿懷欣喜地告訴記者。
出身農家的李忠,自小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格。2005年,他從長沙一所大學財會專業畢業后,應聘到常德一家企業搞銷售。一年里,李忠邁開腿、張開嘴,到處推銷糧油產品,用變得黝黑的膚色和暴降的體重,換來了傲人業績。
“一些數據明明錯了,有人卻將錯就錯。”面對職場上一些不和諧因素,還是毛頭小伙的李忠堅持“不行就是不行”,于是,他不顧家人勸阻毅然辭職。
待業期間,李忠看到裝修行業正紅火,于是和兩位同學合伙在長沙開了一家裝修公司。起初,很多人不看好他,說他盲目跟風。可靠著不服輸的一股倔勁,李忠當年的收入接近30萬元。照此發展下去,他今后的日子肯定會過得很安逸。然而,幾年后,李忠心里開始不“安分”了。
“養孔雀是個新興行業,前景廣闊。”聽了一個朋友的建議,李忠打算試試。然而,在家庭會議上,看著核算出的巨額成本,家人多持反對意見。但父親李德桂說:“反正你還年輕,想干什么我都支持。”
2012年,李忠回到鼎城區老家,開始再次創業。
當時,互聯網上關于養殖孔雀的信息極其匱乏。李忠于是“走出去”,在湖北、江西、浙江、四川、福建、河南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認為,行萬里路,總會有收獲。
“就當去旅行,一點也不覺得累。”每到一地,李忠都會虛心請教養殖戶,甚至當起了義工。這期間,父親李德桂也放下漆匠手藝,多次陪兒子外出考察。
2013年初,李忠花光積蓄,東拼西湊了60萬元,在老家建起了一間面積不大的窩棚,為從江西買來的20組共100只種孔雀安了個家。沒多久,一枚枚孔雀蛋落地了。
花費上萬元購置了自動孵化機,但李忠生怕操作不當壞了事,于是采取老辦法,試用雞婆孵化5枚孔雀蛋。27天后,就在兒子出生前,3只小孔雀破殼而出,讓李忠欣喜若狂。那一年,李忠擁有了1000多只小孔雀,孵化率、成活率均在業內名列前茅。
李忠將成功歸功于運氣。但李德桂清楚兒子的付出:孵化期里,李忠夜以繼日守在接近攝氏40度的孵化間里,隨時掌握溫度和濕度變化;為了提高成活率,他一晚上至少起來5次,將破殼的小孔雀及時挪到安全位置;防疫時,他一頭扎進窩棚,飯都顧不上吃,一忙一整天,生怕會漏掉一只;孔雀出籠時,他又兼做銷售,*次去酒店餐館,磨破嘴皮子推銷。
跟其微信名一樣,李忠將自己定位為“農村養鳥人”,時刻不忘生養自己的這片土地。去年,村里兩位貧困村民被聘到李忠的孔雀園里當清潔工,成功脫貧。在李忠幫助下,韓公渡鎮3戶貧困戶開始養殖孔雀,可年增收近3萬元。今年,李忠又和草坪鎮政府聯合推出“產業+貧困戶”模式,開始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