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遵義市農委獲悉,該市正在實施中藥材產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種植中藥材200萬畝以上,覆蓋21萬農民。
地處大婁山山區、武陵山區的遵義市,適合多種藥材生長,以天麻、石斛、黨參、金銀花等為代表的一批名貴中藥,被載入藥典,在市場有很好的口碑。
在赤水市復興鎮凱旋村,70多歲村民老張,30多年前將從山上采集的野生石斛,種在房前屋后的石頭上。“像家門口的菜園子,想起來,就去剪一把賣。”他說,現在,這片石斛每年都要為他創收2萬多元錢。
在山區,像老張這樣采集野生藥材馴化培植,實現了增收的農戶還有很多。而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建設村,戴祖建等一批村民,則在掌握一定技術后,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在密林里人工種植天麻,獲得規模效應。
據遵義市農委統計,到2017年底,遵義市中藥材種植面積185萬多畝,總產量41.7萬噸,總產值66.6億元,三項數據均位列全省*。
結合當前農業產業轉型和山區脫貧攻堅實際,遵義市近日宣布啟動中藥材產業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提出到2020年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00萬畝,總產值80億元,覆蓋21萬農民,帶動5萬貧困人口脫貧。
根據規劃,通過三年行動,遵義市將重點發展天麻、石斛、白芨、花椒、杜仲等品種。其中,播州區重點發展杜仲、天麻、刺梨,綏陽縣等地重點發展金銀花,習水等地種厚樸,道真、正安、余慶等地種花椒、黨參、白芨等,赤水市重點發展石斛。
此外,遵義市還將通過三年行動,培育一批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發揮對貧困戶的帶動作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