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一顆顆玲瓏飽滿、色澤鮮艷的草莓煥發誘人光澤、散發濃郁果香,浦江綠谷上海交通大學低碳農業實踐基地草莓種植棚內干凈、清爽,上海交大農生學院許文平教授正在細心地查看果實長勢。經過多年科研攻關,許博士準確把脈傳統種植難題,帶領團隊探索出既能大幅提升產量,又實現“減農藥、減化肥”效果的草莓種植技術,澆灌出一顆顆“高學歷、高顏值、低成本”草莓。
集成“干凈”的高科技栽培術 讓草莓住上“理想家”
風味清新、維C豐富的草莓歷來得到大眾青睞;種植周期短、經濟效益高等優勢也讓草莓成為城市市郊休閑和觀光農業的優選作物。傳統草莓種植過程并不繁瑣——定植草莓苗,緩苗后依次覆蓋棚膜和地膜,但是要種出好吃又健康的草莓就需要一定的“科技含量”了。
許文平團隊改進傳統種植模式實現了產量和品質的雙提升。2017年國慶期間,許文平帶著團隊成員在試驗田開始種植;2018年1月,試驗田的*批“高學歷、高顏值、低成本”成熟了。“假如八月份開始種植,去年十一月份就能吃到這么好吃的草莓了!”他十分感慨,“家里的孩子只愛吃我種的草莓。朋友吃了表示從來沒吃到品質這么好的。”
許博士到底用了什么“妙計”呢?他告訴大家,其實傳統的草莓種植技術尚有許多缺陷,一一克服這些不足,便能種得更好吃的草莓:傳統模式地膜覆蓋晚,覆蓋地膜前需要大量除草,團隊便先覆地膜控制了雜草;傳統模式棚膜覆蓋晚,易受雨水影響,濕度大、病蟲害多、農藥量較大、促成栽培效果低,團隊便全程都覆蓋棚膜(前期群膜卷起,通風除濕),有效控制了病蟲害,減少農藥。同時,應用科學的栽培手段,例如使用滴灌控制土壤的溫濕度,用反光地膜替代普通黑地有效提高果實品質。這種新的草莓栽培模式實質是創造了一個干燥和干凈栽培環境,通過對水肥的控制,一方面降低了空氣濕度減少病害;另一方面,通過*施肥,降低了肥料的使用。許文平笑稱,“這樣的栽培作業環境,干凈舒適,穿著西裝也能下地干活。”
解鎖生態調節“密碼” 優選脫毒植株提高存活率
通過采用用“干、凈”栽培技術模式,上海交大科研團隊還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改進和提升為草莓營造了一個清潔環境,病蟲害發生明顯降低,肥料的利用率顯著提高,更加確保產品的品質和食品安全。
從源頭上便要開始保證產品的品質——前期優選脫毒植株作為基質育苗接穗母本,確保后代的健壯、整齊、不攜帶病原菌,同時基質苗根系發達,定植后馬上發根生長,沒有緩苗期,示范區內的“紅顏”、“清香”2個品種的成活率均達到95%以上。此外,這種草莓種植模式也不會存在外源激素使用,巧妙利用生態調節技術,在種植期間通過葉片的修整,刺激植物產生成長激素促進果實的生長。使用水溶肥進行追肥,結合葉面噴施高鈣、微量元素氨基酸水溶肥,提高果實甜度和硬度。在草莓種植行之間鋪稻殼,增加根系地溫,調節根莖部空間的濕度,防止蝸牛等軟體動物對果實的破壞。這些舉措為草莓營造了一個清潔環境,為草莓的品質提供保障。
產學研高效結合 助推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
過多的化肥農藥使用量不僅增加生產成本,也會降低農產品的商品性,并給環境帶來負面影響。近年來,農業部提出了明確化肥農藥減量目標,化肥農藥減量技術的推廣也是農業科研人員的一項重要任務。
推廣之路需要科研工作者不斷攻堅克難,上海交大以農業與生物學院為主題率先成立了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并建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致力于將研究成果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并有專家提供技術服務推廣與支持。
就拿這種新型的草莓種植技術來說,上海交大農生學院已經與上海浦東的部分果園達成合作實現技術推廣,許教授團隊現在也在向種植草莓的農民們推廣這種種植方法。“要想實現全面推廣,必須讓他們品嘗到我們的草莓有多好吃。”許文平說,“一位在閔行浦江鎮種了10多年草莓的農民,吃了這個草莓,當時眼淚就涌上來。”許博士還表示,整個種植過程并不會很困難,但是一些種植者處于成本考慮更傾向于購買一般的裸根苗,而不是成本相對高一點的基質苗,所以在技術推廣上還有一段路要走。
提升栽培技術和豐富品種數量是升級草莓產業水平的有效途徑,目前關于草莓先覆膜后定植栽培優選模式和技術標準在國內還較為缺乏,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許文平團隊還將進一步增加試驗品種,熟化技術成果,制定技術標準,建立試驗品種和核心技術示范園,不斷推進上海草莓產業的升級轉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