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寧夏平羅縣農民馬占福用自家的田、宅基地換了18萬補償金搬進養老院的事例,引起了大伙熱烈地討論!對于這件事您怎么看呢?本期《一周熱點》,咱們就來討論下“宅基地有償退出”的事兒。
農村養老問題沉重
一直以來,土地特別是宅基地對于農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首先,有地才能有糧吃,才不會餓死;其次有了宅基地,才有了住的地方,才有了家。但是,當下和以往的觀念以及現實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以前,我們常說:“父母在,不遠游。”但是,城市化的加劇和人口的自由流動使大批年輕人離開故鄉,剩下年邁的父母,守著一畝三分地。
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近1.5億,其中近六成分布在農村。到2035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人。這些農村留守老人,很多人生活特別簡樸艱難,居住的環境也很差;有些還承擔著繁重的體力勞動,擔負著撫養、教育孫輩的重任;由于農村醫療條件差,再加上子女長期外出,甚至出現孤寡老人在家辭世多日無人知曉的慘劇……我想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沉重的背后是養老問題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對于城市人來說,這些問題不大,因為社會保障體系到位,退休工資充足,基本不用擔心養老問題。但是,農村就不一樣了。一方面,農村條件艱苦,工作環境沒有城市那么好,農民一年賺的錢也少,存不了多少錢;另一方面,大部分老一輩是沒有固定工作的,也就沒有退休金,農村人上了年紀后,養老仍然主要靠自己和子女,然而子女大部分在外奮斗;再加上受計劃生育“后遺癥”的影響,使社會產生大量雙*庭,使得年輕人壓力也很大。
雖說,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但是在沉重的現實面前,很多農民卻不得不妥協。受制于家庭經濟情況,外出打工已經成為很多農民致富增收的不二選擇,而外出就意味著割舍,就關系到養老問題。但從現實來看,恐怕掙錢就是*的孝順方式了。
農村土地“有償退出”
寧夏農民馬占福退出村里的宅基地、房屋、耕地,住進養老院,獲得18萬補償金(一畝地九千塊錢,十畝地,五間房子,共十八萬塊錢)的事兒,確實引起了挺大的爭議。
贊同:有人覺得馬占福退出土地換取18萬補償金的做法無可厚非,這確實解決了很多現實問題,比如說看病、養老等等。
另外,以地養老這種方式,也解決了困擾農民多年的難題,那就是宅基地、土地等固有財產的變現問題。因為一直以來,農民雖然知道宅基地重要、土地重要,但從經濟效益來看,卻一直沒有量化,如今以地養老也提供了一種宅基地變現的途徑。
反對:有人指出,這種模式無法長久運行。因為地方政府是以高出現行農村土地市場價的價格回購的土地,如果說這個模式在全國推廣,每家每戶都按這個標準來的話,地方政府將不堪重負。
另外,對農民來說房子、宅基地和土地是農民*為寶貴的財產,如果退出了,自己身后將別無長物,又能給后人留下什么呢?
還有,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各種農村改革接二連三的開展,未來農村土地會不會有很大的升值空間呢?
小農菌語:
現在很多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之后,家里的承包地、宅基地慢慢都閑置下來了,于是政府想出臺有效政策解決此類問題,以地養老就是一種積極地嘗試。當然,目前只是在個別地方試點,并未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但毫無疑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養老問題的凸顯,未來探索合理化的養老新模式是必然趨勢,無論是以地養老還是以房養老,都是養老方式的一種有益探索,而且隨著城鄉養老金的并軌,未來在農民養老方面,將會有新的改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