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犁桃花始盛開,二月春緒無人猜,草芽青青柳色黃,山坡白云如牧羊,沃粉田園追春風,雨打花落滿地星。沃情春意逐日濃,柳梢桃紅盡是情!”這是鄒城市田黃鎮楊家峪村黨支部書記趙計紅為村子寫的小詩。“峪”,山中谷也。楊家峪是隱在深山老林、地地道道的峪。村里老人說:村不大片不小,喝著滲山水,聽著戴勝(一種鳥)叫,兩年不收餓不著;把東當成南,大山矮二山,河水往西流,晌午才吃早晨飯。
陽春三月的楊家峪是極美的,站在高處看,漫山的杏花、栗子花,層層的梯田上農民在育地瓜苗,留白處點綴著石頭房子,道道山路曲折蜿蜒至遠方,猶如一幅恬靜的畫。2012年鄒城市“退耕還林還果”工程啟動后,這處世外桃源,流轉了千余畝土地,種起了適合當地褐土生長的核桃樹,趙計紅帶領村民以“公司+農戶”的形式,成立沃犁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進行農產品的統一收購和銷售,為農民增收。隨著農村“戶戶通”和鄒城“旅游大道”的道路修建,交通等基礎設施逐步便利,楊家峪村的鄉村旅游開始火起來。
“從3月中旬天氣轉暖,我們沃犁詩的鄉村修學游也按照預約排著來了,上周是濟寧市觀音閣小學,這周是小金牛幼教集團,月底是當地吉利車友會,下月初有濟寧新華書店書友會,都是旅行社跟我們對接,只要不下雨,每周都有來的。”趙馥是沃犁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她原本在濟寧市上班,2014年卻選擇回到村子打理沃犁詩,選擇“在肥沃的土地上耕犁出詩歌一樣的生活”。
沃犁詩的鄉村修學游就在楊家峪村的沃犁詩生態山莊進行,內容特別豐富:親子DIY面藝蒸饅頭,拾柴火、烤地瓜,種植中草藥(丹參)或者植樹,采摘水果、花茶,穿漢服、拜孔子、木板刻畫制作等傳統文化體驗,游覽有著古井古廟古房子、卵雞坊黃醬坊豆腐坊的民俗村景點。
“我們的鄉村游,不僅注入了文化元素,建了書院,有國學老師邊玩邊講,讓孩子們寓教于樂,也會勾起家長們的童年記憶,親自烤地瓜、縫沙包,畫了風箏放起來。DIY的作品,讓游客帶走,親手做的饅頭和采摘的鮮花、水果可以送給親戚朋友,拓片、木版畫等等可以自己珍藏。”趙馥說,“大家來了有個美好的回憶,回去后是口碑宣傳,她只要有空,還會參加。”
“大家來過之后,看到我們的自然環境這么好,農產品也是天然無公害的,加上山地光照好,晝夜溫差大,食品的口感格外上乘,比如好多人吃了我們的核桃,就不想買別家的了。”趙馥說。絕大多數游客在參加修學游時加了趙馥的微信、關注了“沃犁詩鄉村俱樂部”公眾號后,就慢慢成為沃犁詩的“鐵粉兒”,“我們好幾個號都滿了,而且粉絲粘度強,回頭率也高。”
這樣一來,村子里村民們生產的各種農產品,包括核桃、花生、地瓜、花椒、豆子等等,都通過微信、淘寶等電商途徑賣出去了。“我們著重把關農產品的品質,讓大伙兒統一高要求,收購的價格也比市場價高30%以上,這樣他們不用出村兒就賣了產品,村民收益高,而且我們訂單供不應求,也等于是他們不愁賣。”趙馥告訴記者,除了初級的生鮮農產品,他們還和當地有QS認證的加工企業合作,做花生酥、山楂條,泡腳花椒等,銷量很好。
“張記者,你前年過來時(2016年10月18日,大眾日報濟寧新聞刊發《在土地上耕犁出詩歌一樣的生活》),那是*年收核桃,有7萬多斤,去年,我們6月29號開始預售,到8月15號,出了26萬多斤的訂單呢。”趙馥高興地說,這樣季節性的生鮮產品,果子在樹上時,訂單就出完了,“有很多只能在微信上賣,因為淘寶下單更多,根本不夠賣,而我們寧愿缺貨不賣,也要堅持本地土生土長的農產品。像我們每年出的蜂蜜,只有10桶,賣完了只能等明年。”她還說,每逢收農產品的時候,跟打仗一樣,*可能幾萬單,為了保證新鮮,都是*天確定和相應的村民戶數預定好重量,第二天四五點鐘采摘,下午三點之前發貨。
“我們也慢慢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比如在包裝上,扎孔通風啊,防震啊,還有和多家快遞保持合作,以防產品滯留。”趙馥說,現在3-5月是春游,6-8月忙核桃預售銷售,9-11月有采摘,冬天主要做農產品禮盒,一年四季都有產品,有收獲。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