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蜿蜒的公路盤旋而上,煙霧繚繞的大山深處,連片的茶林若隱若現。清明節前,正是春茶采摘的大好時節,走進常寧市塔山瑤族鄉獅園村,迎面而來的茶園滿眼的“綠”,上萬畝的茶園盡吐芳菲,農戶們正抓緊采摘,園內一片忙碌的景象。
“現在只要到茶園來,就不愁‘找'不到錢。”獅園村下雷組雷文鳳臉上樂開了花,每天早上7點多她來到茶園采摘春茶,摘好的茶葉由村里合作社統一收購,一個上午下來,有近200元的收入。雷文鳳不但自家種植了好幾畝茶葉,還蓋了白墻黑瓦的新房,并在市城區買了房子,說起如今村里發展茶產業給自家帶來的變化,雷文鳳心里比喝蜜還甜。
過去,雷文鳳與生活在獅園村的多數村民一樣住著破房,走著泥巴路,祖祖輩輩幾代人都是守著荒山過苦日子。短短兩三年,她與大部分村民都蓋起了新房。村里有了干凈整潔的通村、通組、通戶公路,整個村寨在群山環抱中綠意盎然,如一幅山水田園畫讓人向往。
是什么改變著獅園村貧困落后的面貌?正是從一片茶葉開始。獅園村山多耕地少,交通閉塞,曾是十里八鄉知名的貧困村,但村民與茶卻有著不解的情緣,村里種茶、制茶、喝茶的歷史悠久。零星的傳統種植并沒有改變獅園村的生活,因缺乏資金、技術,規模小、產量低,經濟效益不高,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村里的山成了荒山,田土長滿了一人多高的雜草。
多年來,塔山瑤族鄉黨委政府及衡陽市國土資源局駐村扶貧隊為改變獅園村貧困落后的面貌,深入分析研究,認為該村有得天獨厚的高山氣候,常年云霧繚繞、雨量充足、土質肥沃的氣候環境,發展茶產業具有很大的潛力和優勢。
如何將種植茶葉的效益放大?如何帶動村民增加收入?考驗著當地黨委政府的執政能力。搭上國家脫貧攻堅政策“快車”,塔山瑤族鄉與常寧市農業、林業、財政等相關部門積極對接協調,爭取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對茶園統一規劃,高標準改造山林、土地、農田,完善生產路和水利設施配套建設;市茶葉辦積極協調茶企對土地流轉丈量、茶園規劃、種茶技術、茶葉加工生產等問題,為企業、農戶排憂解難;獅園村兩委圍繞“村民為主體、基地為依托、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格局,流轉土地種茶,成立合作社,邀請村民入股等,極大調動了村民種茶的積極性。
獅園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獅園村共17個村民小組346戶1486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111戶383人。自大規模發展茶產業以來,如今只剩下了61戶貧困戶共195人。目前村里共有15000畝茶葉種植面積,并成立了天堂塔山、琴瑤等3家合作社,從種茶、采茶、加工制作到市場銷售,整個產業鏈建立了一套監督機制。通過建設綠色、生態茶園模式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帶動村民種植茶葉,打響了“塔山山嵐”茶品牌,使茶業成為撬動村民致富的“杠桿”。
如今,“茶”在獅園村人的心里分量越來越重,與這里的村民告別貧困實現了有效“嫁接”,村里的茶產業一頭連著企業、合作社,一頭連著種植戶;一頭連著村民,一頭連著市場,正生動演繹著農業產業化的“接二連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