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確保到二○二○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當前,關鍵是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大戰略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2月12日在打好*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使脫貧攻堅各項要求更加*深化、各項措施更加務實有效,從而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注重質量導向,處理好“打贏”與“打好”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打好脫貧攻堅戰,要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從“打贏”到“打好”,體現了脫貧工作的質量導向。一是保持工作定力。黨中央一再強調脫貧攻堅的定力和質量,過去一些地方因為貧困人口數量龐大,擔心完不成任務只注重進度,現在脫貧攻堅戰總體上大局在握,“打贏”的進度問題不大,更需要保持“打好”的定力,準確把握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制定有效的實施方案,促進工作*落地,持續提高脫貧質量。二是牢牢把握*。建檔立卡要繼續完善,*施策要深入推進,扎實做好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扶貧、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等重點工作。三是及時調整重心。脫貧攻堅在從上而下的強力推動中,形勢和任務迅速變化,需要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和重心,及時明確今后三年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及時將工作重心由以建設安置為主轉向以后續脫貧為主,圍繞已建成入住的安置小區,*施策到戶到人,以“三單一卡”為核心,以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和“雙示范”體系為抓手,搭建適合搬遷群眾的產業體系、就業支撐和創業平臺,積極推廣“社區工廠”脫貧模式,力爭打造一批符合地方實際的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模式,促進搬遷群眾穩定脫貧。四是關注群眾利益。脫貧的基礎是民愿,脫貧的成果看民意,必須充分尊重群眾利益訴求,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定政策初心,處理好“*”與“相對”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地一定要按照黨中央確定的脫貧目標,既不能降低標準、影響質量,也不能調高標準、吊高胃口。”明確指出脫貧政策的基本定位,就是要消滅“*”貧困。一是準確把握政策初衷。中央提出到2020年貧困人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在脫貧攻堅階段,是指讓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有安全住房,有好的生存環境和發展環境,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這項工作目的的有限性、目標的階段性,決定了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量力而行,保障基本”的原則。防止盲目提高標準。否則就脫離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條件,不僅增加攻堅難度、加重財政負擔,而且對貧困戶可能是“福利陷阱”,對其他農戶可能加劇“懸崖效應”,還可能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規則,過高的標準兌現不了,還會損害黨和政府公信力。二是嚴格執行政策規定。特別是在易地扶貧搬遷這個投入*、關注度*、要求*嚴的脫貧措施上,必須嚴格堅守以戶為單位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的紅線,在裝飾裝修標準上堅持經濟適用,嚴格控制成本,把政策初心落實到每一個具體的項目上,每一個農戶家中。
突出群眾主體,處理好“物質”與“精神”的關系。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人民群眾的內生動力支撐脫貧攻堅。一是凸現主體地位。目前,脫貧攻堅*難的問題,就是解決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問題。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深究貧困之因,往往在物質生活艱難的表象下,除天災人禍或地理條件等不可抗力之外,亦有精神懶惰和懈怠等主觀方面的原因;無法融入市場經濟熱潮,不能在發展中自蓄動能、自我奮進,或不思進取、安于現狀,或靠伸手過日子,這些現象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存在。二是注重道德調節。市場和政府在扶貧工作中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在扶貧中,還存在著第三種調節,那就是道德力量的調節,只有將道德建設與扶貧相結合,才是長遠、穩定扶貧、脫貧的*之道。三是持續跟進激勵措施。改造貧困農戶的依賴思想和守舊意識,才能有效引導群眾愿脫貧、能脫貧、敢脫貧、會脫貧。強化思想教育,樹立自力更生、脫貧光榮的理念和志向,鼓勵貧困農戶通過辛勤勞動、發展產業、靠自身努力脫貧致富,引導群眾“愿脫貧”。加強能力建設,針對不同群眾的能力特點、個人愿望,*實施技能培訓、資金扶持、產業培育,支撐群眾“能脫貧”。運用典型示范,發揮好村級黨組織作用,培育壯大集體經濟,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同時,通過致富帶頭人示范帶動,讓貧困群眾能夠學有目標、趕有方向,推動群眾“會脫貧”。強化路徑選擇,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扶上馬”再“送一程”,筑牢穩定脫貧基礎,確保群眾“敢脫貧”。
依靠基層干部,處理好“傳承”與“提升”的關系。脫貧攻堅是攻堅拔寨、啃硬骨頭的一場硬仗、大仗,必須要有一股精神在。特別是黨中央把今年作為脫貧攻堅領域的作風建設年,決定以作風攻堅確保脫貧攻堅,并要求從根本上解決各級扶貧干部不愿干、不會干、不能干問題。在傳承和發揚現有優良作風的同時,進一步通過機制措施提升和豐富攻堅精神。一是通過處罰與激勵相結合、問責與容錯相結合。引導基層扶貧干部帶著感情和激情開展扶貧工作,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變被動工作為主動工作,關心愛護基層一線扶貧干部,激勵他們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努力工作。二是加強市、縣、鄉、村干部的輪訓。特別是牢牢抓住市縣兩級一把手這個關鍵少數,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引導樹立正確政績觀,掌握*脫貧方法論,增強研究攻堅問題、解決攻堅難題的能力。對基層干部,重點是提高實際能力,培育懂扶貧、會扶貧、作風硬的扶貧干部隊伍,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早日實現。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