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要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全要素生產率,并對改革開放以來,山東在農業農村改革中創造出的“濰坊模式”“壽光模式”“諸城模式”給予充分肯定。新時代,濰坊模式如何繼承發展?來看記者在濰坊的采訪。
一場春雨過后,在蔬菜之鄉壽光,菜農崔江元并沒有急著跑到自己的大棚里,而是不時用手機關注大棚里傳來的幾個數據。
壽光市崔嶺西村農民崔江元說:“我們這里有句俗話,下雨的時候不種菜的往家跑,種菜的是往外面跑。現在裝上這個軟件了以后,用手機一控制,什么事兒都辦成了。” 崔江元種蔬菜大棚已有十幾年,先前種棚的艱辛讓他歷歷在目。
崔江元說:“原來的時候下大雨以后,兩口子在上面拉草簾的,刮水啊,可累啦。現在你看看大棚上一個人都沒有。”
發端于壽光的冬暖式大棚,到現在已經有30多年,30年來,壽光成了全國的菜籃子。但隨著全國菜種植面積的急劇增長,壽光蔬菜的規模優勢已不十分明顯。
中共壽光市委書記朱蘭璽說:“我們的思路是,堅決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讓我們壽光的老百姓種出高品質的蔬菜,然后持續擴大壽光蔬菜的競爭力,讓壽光的鄉村振興有持續發揮的基礎。”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而對壽光蔬菜產業而言,品質是“生命線”。眼下,一場“大田改大棚,舊棚改新棚”的“兩改”行動在壽光拉開。壽光還制定了土壤改良三年行動計劃,投資10億元,通過政府補貼和示范引領等方式,對20萬畝設施耕地進行土壤改良修復,打造與國際接軌的智慧農業基地。
崔江元指著自己的手機屏幕告訴記者:“你看我手機上這是*步,叫智能滴灌,我需要的用水時候,也可以自動打開,也可以根據溫濕度、監測儀自動打開。這是智能霧化,智能霧化就是空氣濕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能自動打開。”
壽光市崔嶺西村黨支部書記崔玉祿說:“全部是智能化,智能補光燈、智能噴霧、智能放風機,全部是水肥一體化,省工省力,而且提高收入,現在這個蔬菜的質量也提高了,特別是質量,品質上來了。”
好品質贏得了好市場。崔嶺西村的蔬菜搭上了出口的快車,全村400多個蔬菜大棚成了俄羅斯的蔬菜生產基地,在去冬今春西紅柿價格普遍低迷的情況下,崔嶺西村的仍能賣個好價錢。
“現在兩塊一到兩塊三左右吧,每天價格上都有浮動。”崔江元告訴記者,平時老百姓賣那些西紅柿價格只有七八毛錢一斤。
俄羅斯蔬菜經銷商李二英在電話里告訴記者:“現在已經進莫斯科了,在莫斯科賣得非常好。莫斯科、圣彼得堡這些大城市現在都認我們壽光菜。”
目前,壽光蔬菜已發展到60萬畝,年均產值上百億元,成為當地*的富民產業。圍繞鄉村振興和爭創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濰坊市正努力打造農業強市,在農業提質增效、三產深度融合、農業科技創新及對外開放合作等方面創新突破,為全省、全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提供濰坊模式、濰坊經驗。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