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yè)網首頁 > 農業(yè)資訊 > 致富經 > 懷化“小綠葉”變成“致富寶”(圖)
懷化“小綠葉”變成“致富寶”(圖)
農業(yè)網   時間:2018/4/3 10:41:00  來源:中國婦女報  閱讀數:412

茶葉

  近日,記者來到海拔800多米的湖南懷化市溆浦縣北斗溪鎮(zhèn)寶山村茶園,只見一壟壟茶樹青翠欲滴,姑娘們三五成群,興高采烈地采摘著明前茶。采茶姑娘向滿金摘下一片嫩芽聞了聞,微笑地說道:“很香。”

  “現在是嫩芽采摘的*時節(jié),上好的明前茶每公斤市價接近3000元,這在以前完全是異想天開。”寶山村村支書肖守逢介紹,2013年,村里建立金香高山云霧綠茶專業(yè)合作社,培育“云溪茶”品牌,著重提升茶葉品質,干茶市價由每斤10多元漲到220元仍然供不應求。“小綠葉”儼然成了寶山村里的“致富寶”。

  寶山村貧困戶王行有就是因種茶順利脫貧的。他向記者介紹,“2017年種了5畝茶樹,2018年剛出產就有5000多元收入,2019年增收2萬元完全不成問題。”

  寶山村地處雪峰山脈,山巒疊翠、陽光充足、降雨充沛,土層深厚、土壤富硒,居住在這里的村民們歷來都有種茶的傳統(tǒng)。可是以前占盡“天時地利”的茶農們卻一直供應低端茶葉市場,鮮葉賣出后,大多被粗糙炒制成三無產品,以低廉的價格在菜市場小攤位銷售。村民張祖兵看著茶業(yè)不景氣,一度失去信心,家里的茶園也疏于管護。一年下來,茶采的少,品相一般,價錢也就更低了。雖有18畝茶園,當年人均純收入卻達不到國家現行扶貧標準,2014年,張祖兵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5年,湖南大力推行“四跟四走”*扶貧模式,鼓勵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市場走,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創(chuàng)收。寶山村有貧困戶106戶,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當時大部分茶場處于拋荒狀態(tài),茶農們積極性不高,大好的發(fā)展資源白白浪費掉了,肖守逢焦急又心疼。通過幾番討論,村“兩委”決定“以茶興村、以茶富民”,*終決定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與全村106戶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3年多來,合作社統(tǒng)一鮮葉收購標準,規(guī)范精細化炒制流程,從源頭把控茶葉品質。從簡單的茶葉采摘,到煩瑣的炒制流程,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細節(jié)都有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從事20多年炒制的技術員譚德理告訴記者,只有嚴格按照土方法炒制,才能炒出*有特色的茶。

  茶葉制成后,合作社聘請設計師精心設計茶葉包裝,組建專門營銷隊伍統(tǒng)一推介、加強營銷,產品遠銷長沙、株洲、湘潭等一些城市,*終讓云霧山上的“小綠葉”變成了大品牌,擁抱了大市場,有了新的銷路。現在合作社每年可產茶葉7噸多,年產值逾200萬元。

  銷量上去了,鮮葉價格也水漲船高。聽聞合作社以每斤30元收購嫩芽,每斤15元收購鮮葉,張祖兵又開始精心管護茶園,修剪改良品種,產量逐年提升,2018年一季度明前茶銷售額達3萬余元。曾經作為貧困戶的他,如今過上了勤勞致富的新生活。

  “多虧合作社成立,讓茶葉有了新品牌,我才能夠實現穩(wěn)定脫貧。”貧困戶肖冬榮家有七口人,父親年老多病,小孩嗷嗷待哺,家庭負擔十分沉重,發(fā)展動力嚴重不足。通過“四根四走”產業(yè)扶貧項目,合作社吸納他入股,免費提供1.5萬株茶苗,助其建立了4畝茶園,并聘請他的妻子張菊香到合作社務工,每月發(fā)放工資1800元。如今茶園基地已建成投產,一季度賣茶葉凈賺1.5萬元。忙碌在綠油油的茶園里,肖冬榮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了。

  “茶葉賣得好,村民們看到了希望,2018年我們將新建茶園300畝,進一步擴大規(guī)模,讓貧困戶脫貧后還能致富。”肖守逢介紹,自2015年以來,合作社免費為茶農提供茶苗50余萬株,全村茶葉種植面積從400畝擴大到2000畝。而通過直接幫扶、委托幫扶、股份幫扶等多種方式,合作社已幫助268位貧困群眾實現了穩(wěn)定脫貧,貧困戶每年*分紅可達2萬元。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yè)網編輯:agronet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fā)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yè)、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yè)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