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深刻變化。“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就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當前中國,*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的不充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系變化特征,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署,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三農”問題的核心表現為城鄉居民貧富差距大、農民增收難、權利得不到有效保障;解決目標是要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長、農村穩定。五年來,盡管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年加快、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不斷縮小,2017年達到2.71:1,但*差距由16175元擴大到22964元;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差距更是不斷擴大,由2002年的2.0∶1擴大到2016年的12.0∶1,*額差距由51.4元擴大到2999.2元;特別是農村產業空心化和年輕人口空心化問題日益突出,進一步加大了破解“三農”問題的難度。
邁進新時代,建設新農村,發展的道路上絕不能讓農業“落后”、農村“落魄”、農民“落伍”。但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僅就農村建設研究農村工作,必須從做“實”農村產業入手,開辟多元路徑,集聚發展人氣。多年來的實踐和成功經驗表明,鄉村旅游已經成為農村發展、農業轉型、農民致富的重要渠道??梢姡鳛榫G色產業、幸福經濟,旅游業在破解“三農”問題上大有可為,通過實施“旅游+”,主動與農業農村資源深度融合,催生鄉村發展新業態,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讓農民的“幸福路”從發展鄉村旅游走起。
一是摸清底數,做到心中有數。農村工作“實”字為先。全國各地鄉村旅游發展情況各異,但大都具有資源分散、規模袖珍、變化較快的特點,要實現農業農村資源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對接,首先必須摸清家底,掌握動態。要對鄉村資源進行深入調研,并開展“可游性評價”,全面掌握*手資料,既清晰把握“面”上的資源優勢,又系統了解村屯“點”上的發展動態,既避免破壞生態的無序開發,也避免過于樂觀的盲目發展。
二是搞清路數,做到發展有術。鄉村旅游大發展離不開科學統籌、強力推動。我國的現代鄉村旅游開發時間短、底子薄,普遍存在產品粗放、業態單一、分布零散、監管無序、基礎設施落后、服務意識缺失等問題,甚至僅停留在以“農家樂”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初級發展階段。要實現旅游活資產、帶副業、促就(創)業的功能,肩負起鄉村振興中的使命和責任,鄉村旅游發展必須從零散走向系統,從無序走向規范,從自發走向統籌。其中一個重要抓手就是堅持規劃先行,實現多規合一。高標準編制《鄉村旅游規劃》,優化功能分區,合理開發布局,實現產業發展規劃與村鎮規劃、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基本農田保護規劃等有效銜接,共同嚴格執行,強化管理,努力形成以鄉村旅游規劃引領鄉村發展的工作格局。
三是突出特色,做到轉化有速。旅游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異地性”,這一特性使差異成為旅游的吸引力、使特色成為旅游的生命力。我國幅員遼闊,不同的鄉村有著不同的田園野趣、民俗積淀,但由于鄉村旅游開發對區域文化和地域資源的依賴性較強,而目前開發的組織化程度偏低,缺乏統籌,“同質同構”已成為制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關鍵問題,突出表現為鄉村建筑城市化、旅游產品商業化,鄉村性特色大打折扣。其惡果是低價拉客競爭,低層次旅游服務和消費,影響鄉村旅游的長期發展。因此,要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發展特色,培育資源依托型、區位依托型、市場依托型、產業依托型等不同發展模式,實行諸如“一村一品”“一戶一業態”的差異化發展策略,以模式創新做實產業,用打造精品集聚人氣,實現農業種植景觀化、農業生產體驗化、農村建設景區化、農村傳統活態化、農民生活場景化、農民住宅民宿化。
四是健全機制,做到保障有力。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創新農業農村資源開發機制、建立農村旅游市場監管機制,有效整合資源,完善要素配置。讓人備感振奮的是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深化農村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改革。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辦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脫貧攻堅和支持鄉村振興。深化糧食收儲、集體產權、集體林權、國有林區林場、農墾、供銷社等改革”,這些都是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堅強保障。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發展鄉村旅游其時已至,推動鄉村振興其勢已成。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全國廣大農村將充滿生機、日益繁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