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堅守一項事業是一種怎樣的體會?旌德縣俞村鎮“養鱉大王”方光玉的回答是:非常熱愛!
24歲那年,方光玉開始將野生烏龜和鱉進行馴化養殖。三十多年來,當年一位普通靠養殖為生的農村后生,變成了如今帶動一方百姓致富的養殖大王。“這一輩子就愛上它們了。”方光玉說。
方光玉的養殖場孵化基地就在他的家里。這是一幢位于俞村集鎮的商品房,從外部看與其他商品房并無區別,但走進去發現“內有乾坤”。樓上房間全部改建成了養殖池,這些池水看似平靜,水下卻蟄伏著成千上萬只烏龜和鱉。
養烏龜和鱉,純粹是方光玉的興趣和愛好。年輕時的他在家鄉是遠近聞名的捉鱉好手,因為市場行情好,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嘗試馴化養殖野生的烏龜和鱉,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起初那段時間,方光玉每天和烏龜、鱉形影不離,仔細觀察它們的習性,琢磨著該怎么樣才能養好。漸漸地,烏龜和鱉的一舉一動,他都了如指掌。尤其在疾病防治方面,他還練就出了一套“望聞問切”的真功夫,并且通過實踐總結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養殖技術。
到后來,為了方便養殖,方光玉將自家房屋頂層改建成仿野生環境的養龜養鱉場,利用樓房天臺和房間,建造成烏龜和鱉的孵化室、苗種培育室。
記者進入孵化室,一股熱浪撲面而來。一顆顆如湯圓般大小的烏龜蛋和鱉蛋,被整齊地排放在塑料盤里,大小均勻,顏色嫩白。“烏龜和鱉都是在沙地產蛋,一年產三四窩,條件好的每窩能產二十五六個蛋,蛋產出來后要及時撿出來,然后送到孵化室里人工孵化。”方光玉說,為了創造相似的環境,需要嚴格控制孵化室內的溫度和濕度,給它們“蓋上沙被”。
方光玉的養殖基地主要以出售種龜和商品鱉為主。隨著規模的擴大,他在村里建造了另一個飼養基地。“我手里有大量的親本,每年孵化繁育的烏龜和鱉送到村里的基地飼養。”方光玉介紹說,目前自己飼養的烏龜有4個品種,鱉有1個品種,年產種龜20萬只以上、商品鱉2000公斤。“其中一種叫安徽大頭草的烏龜很是珍貴,近幾年來,外地客商紛紛前來訂購,種苗供不應求。”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方光玉的養殖規模已從當初的小打小鬧演變成了如今的規?;B殖。隨著事業越來越紅火,方光玉主動邀請當地貧困戶到養殖場就業,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與此同時,他還指導村民養殖烏龜和鱉,培養了3個養殖戶,毫無保留傳授養殖經驗,推動了俞村鎮特種養殖行業的健康發展。
“這是我的興趣所在,更是我追求的事業。”方光玉說,在自己看來,養烏龜和鱉早已融入血液,滲入骨髓。他說,會一直養下去,直到干不動為止。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