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施化肥不吃虧,產量雖然低了點,但是產出來的蒜薹、蒜頭是綠色食品,城里人都愛吃。”近日,山東茌平縣馮屯鎮布袋梁村蒜農梁永杰,聊起種地不上化肥高興地說。去年,布袋梁村的大蒜靠綠色施肥,蒜薹、大蒜都達到了一級標準,戶均收入4萬余元。這是該村春耕農民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無公害化生產農產品的一個縮影。
梁永杰種植大蒜12畝,是該村有名的種蒜大戶。*近幾年,他的大蒜、蒜薹產量高、上市也早,可是價格卻平平。一打聽知道,城里人追求綠色,自己的產品沒有達標,所以賣不上好價錢。
2016年,他看準農家肥的好處,投資800元錢,建起了一個農家肥塑料脫毒大棚,收購來的糞,白天拌勻發酵劑日曬脫毒,晚上蓋住保持肥溫,牲畜糞便經過發酵漚熟變成了農家肥。大蒜全部用上農家肥,產出的蒜薹、蒜頭色澤鮮,口感好,成為超市里熱賣品。
布袋梁村種植大蒜,已有20年的歷史,大蒜面積1500畝,占到全村種植面積的50%以上。隨著無公害化種植理念深入到農戶,2016年開始,該村開始改變幾十年種植大蒜、蔬菜等方法,農民從選種、栽植,到田間管理,一招一式嚴格按照無公害標準種植。“產量低一層,在價格里找回來。”據該村支書張志明介紹,不施化肥產量是低點,但產品品質過硬,好賣、價格也高。去年全村大蒜收入1200萬元,同比增加了80萬元。
時下,在布袋梁村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農民“爭搶追捧”科技人員的場面,家家戶戶比、趕、學標準化種植技巧。一部分精明的農民,一改往日在本地的春耕習慣,自己坐車出門,買來了價格不菲的蒜苗新品種。按照標準化種植模式,做到不施化肥、農藥的綠色作業;廣施農家肥,復合肥等綠色方法,讓大蒜贏在起跑線上,產出的蒜薹粗細均勻、大蒜香辣銷路好。大蒜、蒜薹得了綠色食品認證。農民年平均收入達到了1.6萬元。同比增長了15%。
好的起點決定終點。馮屯鎮借鑒布袋梁村的做法,大力宣傳標準化生產。制定了9個大類、22多個品種的種養、用藥、生產操作規程。鎮農技站相應成立了6個無公害化服務指導小組,進村入戶現場指導沼渣、沼液配比使用方法,手把手指導農民如何對農家肥脫毒、漚熟提高肥效。舉辦農家肥培訓班6期,發放農家肥使用手冊1000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