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引發了會場內外強烈的反響。習近平說,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征程。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習近平強調,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成為促進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黨國英認為,習近平主席在博鰲論壇上的講話,強調我們本著自由貿易的精神擴大開放,闡明了中國作為有擔當大國的貿易主張,同時對農業改革開放促進很大。
黨國英:WTO本身就是一個促進自由貿易的國際組織,當時在簽訂條約時,發達國家對欠發達國家有一些優惠的政策,他們出口到欠發達國家的產品,允許欠發達國家收取較高的關稅。發達國家沒有想到,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競爭力在整體加強,制造業、裝備工業出口量增加的如此迅速,這樣一來,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順差將不斷增加。
自由貿易原則,本身對世界經濟發展是有利的,中國是大國,總書記強調要搞自由貿易,這本身就是有擔當的國際貿易主張。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在一定時期內,就要遵循自由貿易的原則,盡量減少政府對國際貿易的干預,包括取消過高的關稅,以及其他的貿易限制政策,這是自由貿易對我國農業的影響。
黨國英認為,在擴大開放的大背景下,農業領域也要加強改革開放,包括優勢產品出口,在國外建立生產基地,同時也要促進與國外的農業技術合作,提高我國農業的發展水平。
黨國英:以后我們要減少進口,甚至在農產品方面增加出口,這是有可能的。要達成這樣的目標,要求我們降低農產品的成本,可以與發達國家的農產品進行競爭。現在國內比較好的情況是一些水果,還有一些淡水產品加工后少量的出口國外。總體來看,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優勢不夠。
在擴大對外開放過程中,我們還有其他的路徑來提高農業的競爭力。有一些國家土地比較多,比如俄羅斯,但是人比較少,還有一些拉美國家、非洲國家也有類似的情況,我們可以輸出我們的農業技術,輸出我們的農業勞動力,在國外建立我們的生產基地,這個做法在國際貿易中表現為我們進口了一些土地,這是農業開放的路徑之一。
農業開放,更廣義的理解是歡迎國外先進的農業企業,特別是農業服務企業進入中國,把國外的農業技術開發組織、合作社的技術優勢、管理優勢、市場營銷能力引進來,加強國際合作,提高我們的農業發展水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