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特種經濟動物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吉林長春召開,該聯盟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牽頭成立,*、省級和地市級農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相關企業共同參與,集聚全國特種經濟動物科研優勢資源和力量,旨在著力解決特種經濟動物行業發展重大戰略與共性技術難題和制約產業發展重大關鍵性技術問題。
特種經濟動物產業是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特種經濟動物資源豐富,養殖歷史悠久,地域優勢與特色明顯。目前我國主要特種經濟動物(貂、狐、貉、鹿、珍禽等)年存欄量超過1億多頭(只),居世界首位。我國是世界*的蠶絲生產國和出口國,*養蜂大國,*毛皮動物飼養國和制品加工國以及世界第二的養鹿大國。據統計,特種經濟動物產業全產業鏈產值已超過萬億元,已成為我國許多地區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特色農產品的消費需求越來越高,貂皮、鹿茸、蜂產品、阿膠等名特優產品已逐步成為百姓的日常消費品,特種經濟動物產業顯示出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聯盟*屆理事長、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所長李光玉介紹,目前我國特種經濟動物產業還存在著優良品種少、產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同時還面臨著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經濟結構亟待調整、創新成果供給不足等諸多挑戰,只有通過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才能推動產業變革和可持續發展。聯盟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開展科技攻關、成果轉化、技術服務、成果推廣等創新活動,搭建能夠覆蓋全產業鏈的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從優良品種選育、種養殖技術集成、綠色增產增效模式、產品深加工、行業標準普及、品牌培育與宣傳等方面開展核心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