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脫貧質量,必須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克服急躁毛病,以長遠眼光謀事定局。
脫貧攻堅路上,不落一人。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成都市主持召開打好*脫貧攻堅戰座談會時指出,全面打好脫貧攻堅戰,要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扎實推進各項工作。
提高脫貧質量,是脫貧攻堅必須始終堅持的總綱。各地結合本地區不同的資源稟賦特點,進行了扎實的探索,形成了有益的經驗,取得了顯著成效。山西呂梁,創新方式方法,把脫貧攻堅和生態治理相結合,增綠又增收,在一個戰場打了兩場攻堅戰。新疆昌吉,瞄準特定貧困群體,發展特色產業,把有限的資金用在貧困群眾脫貧的節骨眼上。云南怒江,因戶因地施策,蹚出了一條“直過”地區少數民族群眾脫貧的新路。
兩不愁,三保障,能致富,這就是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中的脫貧質量。
扶貧既是德政工程,又是良心工程。提高脫貧質量,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中之重。脫貧質量就是貧困群眾心中的“米”。云南少數民族地區貧困群眾這樣說:“手里沒把米,雞都不跟你。”他們心目中的脫貧質量是什么樣子?扶貧不是挖掉了窮根就撒手不管了,挖掉窮根之后還要能致富,群眾有穩定的致富產業,有城鄉要素的互動和合理流動渠道,有公共產品在城鄉相對均衡的配置。這樣的脫貧,才是有質量的脫貧,才是群眾念茲在茲的脫貧。
提高脫貧質量,要清醒認識完成既定任務和實現預期目標的艱巨性、復雜性。
脫貧攻堅的過程,是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剩下來的300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難啃的骨頭。他們所在的地區,貧困程度深,基礎設施條件差,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群眾文化水平不高,區域性貧困特征強,大規模的產業條件嚴重不足,健康問題常常使貧困群眾深陷貧困泥潭,脫貧內生動力不強。
不管條件多么艱苦,我們必須堅定信心、一往無前,解決整體性貧困問題;不管困難還有多少,必須逢山開道、遇水搭橋,解決扶貧道路上的各種難題。
提高脫貧質量,要清醒認識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緊迫性。
按現行標準到2020年實現貧困地區所有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時間很緊迫。絕不能因為時間緊,趕工期,就可以降低扶貧要求。一些地方出現扶貧道路質量不合格,整改的辦法就是“刷綠漆”;荒山開發生態恢復質量不合格,整改的辦法還是“刷綠漆”,這是典型的豆腐渣扶貧工程,必須根治。更不能因為時間緊,脫貧任務重,就搞些扶貧盆景。一些地方的光伏扶貧,貧困群眾受益就到2020年,盡管設施還在,但設施使用壽命已經結束。這是典型的“扶貧60分萬歲”思想在作怪,必須堅決杜絕。
提高脫貧質量,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克服急躁毛病,以長遠眼光謀事定局。既不降低扶貧標準,也不吊高胃口,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細的工作,堅決打好打贏這場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攻堅戰。
提高脫貧質量,永遠在路上。必須不放松、不停頓、不懈怠;必須把穩舵、加滿油、鼓足勁。各方要一起努力,同舟共濟,為形成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不斷增添亮色。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