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2018年以來,聊城市東昌府區張爐集鎮聚焦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的總體追求,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快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步伐。
產業興旺實現“生產美”
日前,在張爐集鎮后石槽村昌興種植專業合作社高效集約蔬菜溫室大棚內,西紅柿、黃瓜、西葫蘆長勢旺盛。該基地規劃面積170畝,蔬菜大棚60個,采取“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年可產西紅柿80噸,香瓜60噸,年收入200萬元以上,可帶動全村致富奔小康。
張爐集鎮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目前已形成蔬菜、林果、畜牧三大支柱產業。通過抓好農村土地流轉、實施產業扶貧等,實現農村產業振興,使農民腰包“鼓起來”。不僅如此,張爐集鎮2018年以“創森”工作為契機,搶抓春季植樹黃金季節,結合村集體經濟發展,大力發展經濟林。該鎮堅持區域化特色種植,重點打造以張爐集村為中心的葡萄種植、孫坊村為中心的杏樹種植、后石槽村為中心的梨樹種植等特色果樹培育基地,新增經濟林600余畝,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優化環境推動“生態美”
“現在,村里重修了路、栽了綠化樹,垃圾桶每天都清理,村里人也不隨便亂扔垃圾了!”日前,張爐集鎮村民王慶吳對煥然一新的村貌十分滿意。2018年以來,張爐集鎮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推進,突出抓好城鄉環衛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張爐集鎮以城鄉環衛一體化為抓手,實現村莊“全凈化”。通過定期召開會議進行總結部署,建立長效考核監督機制,加快農村“七改”工程,環衛工作形成區、鎮、村三級人人有責任、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落實好河長制,讓清清河流“美如畫”,張爐集鎮通過建立水清岸綠的長效機制,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實現河道清理和督查管理常態化。同時,抓好農村公路建設,實施高標準綠化,目前,該鎮47個村重新進行了高標準綠化設計,充分利用溝、河、路、渠、堤等區域適宜植樹的地方,做到應栽盡栽,實現四季常綠。
提升服務帶動“生活美”
“謝謝你們,辦事這么貼心,幫我省去了很多麻煩!”近日,剛核對完社保卡身份證信息的姚樓村村民付趙氏對鎮人社所所長石旭臣表示感謝。由于年事已高,老人不方便到鎮上核對身份信息,鎮人社所服務上門,為老人辦理了業務。
近日,張爐集鎮人社所聯合村級協理員,提前告知年滿60周歲參保百姓及時核對個人信息和發放賬號,確保養老金順利發放到個人;并通過廣播、張貼發放明白紙、在村口顯眼處懸掛橫幅等多渠道宣傳城鄉醫保、社保、異地就醫結算、慢性病報銷等*新惠民政策,確保轄區居民生病看病都能享受到報銷政策。近年來,張爐集鎮黨委切實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全方位改進張爐集鎮政務服務水平,強化監督管理,做好百姓的“服務員”。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張爐集鎮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聚焦優質發展,聚焦群眾期盼,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張爐集鎮黨委書記張琰表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