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是一種珍稀食用菌品種,因其菌蓋表面凹凸不平、狀如羊肚而得名。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羊肚菌成了餐桌上**的美味食用菌之一,需求與產量之間開始出現矛盾。這也促使科研工作者對其進行人工馴化,在滿足消費者的口腹之欲的同時,更好地保護這一資源。
長勢不錯 預計畝產可達300斤
近日,記者聯系到了波密縣農牧科技局科技員米瑪,了解了羊肚菌人工種植的相關情況。他告訴記者:“從2015年開始,自治區農科院蔬菜所為我們提供了種子進行試種,2016年開始自主繁種,2017年開始規模化供種,目前種植面積達到了45畝。”
45畝的種植規模,如果管理好的話,畝產可達300斤。按照目前市場上*價來算,對當地老百姓而言,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此外,昌都市也高度重視羊肚菌產業發展,昌都市農牧局金健波局長表示:“食用菌作為短平快項目在*扶貧方面效益明顯,自2016年農科院蔬菜所羊肚菌菌種在昌都試種成功以來,今年開展10畝取自四川、云南菌種示范種植,出菇長勢不錯,個別溫室產量超過300斤。我局農科所魏治鐳申報科技廳專項挖掘昌都羊肚菌資源,與云南農科院合作開發類烏齊野生種,現已成功分離到菌種。”
喜憂參半 很多細節問題亟待解決
*近幾天,自治區農科院蔬菜所和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拉薩綜合試驗站的工作人員前往林芝、昌都等地了解羊肚菌人工種植的情況。他們告訴記者:“目前波密、昌都等基地的羊肚菌長勢非常好。”從他們發來的視頻中記者看到,已經采收的羊肚菌晾曬在基地里,每一朵都飽滿圓潤,叫人垂涎欲滴。
要知道,當初他們人工馴化羊肚菌的時候,遇到了不少困難,菌種分離、純化、繼代困難 、污染不抗雜菌、菌絲弱等等,只能一點一點克服。*終,他們完成了羊肚菌人工馴化工作,也在全區范圍內推廣,并且長勢喜人。
但是,對于自治區農科院蔬菜所和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拉薩綜合試驗站站長謝榮來說,雖然長勢不錯,但還不能太樂觀。“西藏羊肚菌在林區均有分布,已知4-7月出菇多見林芝波密、米林、察隅,昌都類烏齊,日喀則亞東溝、吉隆溝,因生境有多樣性差異,種類鑒定與馴化及菌株的DUS測試亟待攻克。現在四川主栽的梯棱和六妹兩個種類,在西藏目前栽培表現良好。” 謝榮表示,“林區適量推廣享有氣候優勢,但自主繁育菌種、栽培土質選擇、水、溫及通風管理和病蟲害防控等技術細節是關鍵。同時,內地羊肚菌市場供需矛盾和品牌銷售堪憂,西藏穩產保質避風險等問題更要提前預防,*的應對措施在于充分摸清西藏羊肚菌資源家底,選擇*適栽培出菇季與適宜推廣區,集成創新設施農法‘冬菌夏菜’模式和生態撫育促繁模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