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化,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標志。
過去,一提到農業,人們在腦海里往往會出現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場景?,F在在臺州,越來越多的“泥腿子”們借力科技的翅膀,讓農業操作省心、省時、省力。全市農機服務市場方興未艾,蓬勃發展。
據市農業局農機總站去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市機耕面積193.13萬畝,機收面積104萬畝,機械植保142.84萬畝,機耕機收率達95%。此外,全市去年農機服務產值20.27億元,利潤8.4億元,農機跨區服務作業面積104萬畝。
全市農機服務市場具體情況如何?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相關采訪。
傳統農機服務市場漸趨飽和。
每年的三四月份,農機手們就開始了年度外出的征程。
“再過二十來天,我就得去江蘇宜興等地收割小麥了。”臨海市江南街道小溪村村民黃法軍從事農機服務10多年了,家里有一臺收割機,他經常外出到江蘇、安徽等地開展農機服務,去年服務作業面積2000多畝,賺了10多萬元。
“我們都是三四個人一起出門的。”黃法軍說,現在行情不太好,大戶承包地比較多,容易把農機服務價格壓低。“比如收割水稻,一般散戶收費在120元左右一畝,給大戶做只能80元左右一畝。”
農機手外出服務一般都攜帶農機跨區作業證,這可以在經過高速公路收費站時免費。而跨區作業證如沒及時登記備案,將不能享受這一政策。
據市農業局提供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市跨區作業證發證數達580份,是全省*多的地級市,登記備案數456份,也是全省*的。我市各縣(市、區)中,臨海是跨區作業農機*多的縣(市、區)。去年,臨海農機跨區服務作業面積67.5萬畝。
江南街道則是臨海農機的主要集聚地。江南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金三勇說:“農機手外出提供農機服務,已成了我們街道的一張農業名片。”
小溪村是江南街道農機服務輸出較多的一個村子。
小溪村村民陸秀強從事農機服務四五年了,家里有兩臺收割機,去過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福建等地。去年,他換了一臺新的收割機,花了17萬多元,其中國家購機補貼兩萬多元。
“現在農機手越來越多,市場競爭很激烈。一般一臺收割機只能使用三四年,折舊蠻厲害的,加之現在油價越來越高,除去開銷和油錢及折舊,一年一臺機子大概也就掙個六七萬左右。”陸秀強說。
“隨著國家購機補貼政策的推行以及購機補貼范圍和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戶購機需求旺盛。農機增多了,以收割機等為代表的傳統農機服務市場漸趨飽和,從長遠看會逐漸萎縮。”市農業局農機總站站長陳豐平介紹,以臺州目前的農機擁有量來說,遠遠能滿足廣大農戶的服務需求,因此外來農機跨區到臺州提供農機服務的很少。
根據市農業局農機總站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外來農機在臺州提供跨區服務面積僅3.14萬畝。
農機服務呈現多元化發展。
“從全市范圍看,農機服務不單單局限于水稻和小麥機耕機收等服務,其他比如楊梅、西藍花、柑橘等也在逐步推行農機化服務。”陳豐平表示,就育苗而言,現在全市農機育苗服務也發展得相當不錯,從育苗逐步向機械移栽轉變。“機械移栽技術要求更高,現在還處于試驗階段。”
路橋百龍農業有限公司的農業服務信息化整體水平達到*,打造了全市規模*、設施*齊全、設備*先進、科技含量*的現代化育苗中心。同時引進了世界*的育苗機械(播種機、嫁接機、播種機),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大大解放了農戶們的雙手。
企業負責人葉厚林介紹,去年他們公司為客戶提供育苗服務2億株。“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對農業的補貼力度逐年加大,我們搞農業的信心也更足。”
陳豐平說,去年以來,全市農機部門以“擴量、提質、增效”為目標,培育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推動各類農機服務主體開展橫向聯合與縱向協作組建農機合作社聯社,集聚各類生產要素探索發展新型服務主體,大力推進農機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構建了多元化新型農機化服務體系。
臺州翼龍綠色農產品有限公司除了種植西藍花之外,開展育苗服務已五六年了,去年培育西藍花苗1500萬株、南瓜苗100多萬株、西瓜苗50多萬株,其他還有少量的玉米苗、茄子苗,西紅柿苗、冬瓜苗等,去年育苗服務年產值200萬元左右。
“我們投入了近兩百萬元建了30畝的育苗基地,種子由農戶提供,我們主要提供育苗服務。西藍花苗8分一株,南瓜苗三毛五一株,西瓜苗一塊錢一株。”企業負責人徐友興介紹,公司開展育苗服務的初衷是為西藍花種植戶提供便利。“西藍花是臨海的一大農業支柱產業,基地育苗省成本、省工、節水、風險小。這幾年,育苗的市場需求量在逐年增多。”
植保無人機是下一個“藍海”。
“今年到現在,我們的訂單數已超過4萬畝了,都有點不敢接單子了。”臺州添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潤統介紹,他們公司去年植保無人機服務面積17600畝。“前兩年在開拓市場,是免費為農戶做的,今年開始按每畝10元或11元收費。”
徐潤統介紹,現在臺州的種糧大戶們購買植保無人機熱情很高,但不少購買了都閑置在一邊,閑置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我們希望能把閑置的無人機充分利用起來,公司實行了相關措施,種植戶購機后,可委托給我們管理和維護。”徐潤統說,目前公司名下共有植保無人機17臺,作為一家航模培訓機構,公司在省內外還有10個分支機構,加起來無人機有50多臺,每天可提供植保服務面積一萬多畝。
公司與椒江區惠民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組建了添翼飛防大隊,擁有30多臺植保無人機,有些種糧大戶購買了機子也委托他們進行維護和管理。
“臺州植保無人機人才很匱乏,保守估計至少要700個標準‘飛手’,而實際上現有‘飛手’不足100個,專業的更少。我們和椒江第二職業中專進行合作,正在實施一個千人培訓計劃,培養專業‘飛手’。”徐潤統說,這既解決了公司的人才需求,也解決了學生實習和就業之需。
“無人機服務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空間巨大,將會是下一個‘藍海’。”陳豐平介紹,到去年底全市有植保無人機35臺,去年全市植保無人機服務面積5.8萬畝。
溫嶺的江國錢,無疑是去年全市專業“飛手”里開展植保服務面積*的一個人。據市農業局農機總站統計數據顯示,他去年服務面積是15300畝。
之前開電腦店的江國錢敏銳“嗅”到了植保無人機服務市場的巨大商機,去年3月份開始,他購買了一臺多旋翼無人機開始從事植保服務。“以在溫嶺服務為主,此外還有省內的寧波、湖州等地。我主要通過朋友圈發信息,還有服務過的老客戶口口相傳,以及同行的業務介紹。”江國錢說,今年以來他已經服務了2000多畝。“現在一方面‘飛手’找市場有困難,另一方面農戶有需求不知道從哪找‘飛手’。這里面有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希望相關部門能給與解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