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是云南大部分地區都種植的作物。3月13日,在全國兩會上,昆明63歲的朱有勇院士把馬鈴薯帶進人民大會堂。他對著中外記者表示,馬鈴薯改變了云南昆明市瀾滄縣一個小村子的貧困狀況。其實,不只是瀾滄縣,在昆明祿勸縣、尋甸縣的一些地方,當地村民在政府部門和企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種植新品種馬鈴薯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青薯9號”助祿勸貧困戶脫貧增收
4月7日,祿勸縣馬鹿塘鄉普德村村民龍開長剛剛種完馬鈴薯,他和妻子都松了一口氣。“種完后,就可以去做其他工作,等待收獲了。”龍開長高興地說。和龍開長一樣,等待馬鈴薯收獲的還有普德村的711戶村民,自2015年引進了新品種“青薯9號”后,村里的馬鈴薯產量從以前的每畝800千克增加至1500千克,好的時候能達到2000千克。“馬鈴薯的用處很多,可以做菜,可以喂豬,還可以賣錢。在我們村,馬鈴薯是不可少的,每家每天幾乎都要吃。”龍開長說。得益于新品種馬鈴薯,普德村村民們的生活近兩年有了很大變化。
“發展產業要根據當地條件進行,同一作物在不同地區種植的品種是有所區別的。”市科技局農業處處長何正川說。在普德村,雖然每年都種馬鈴薯,但產量卻逐年減少。
2010年,馬鈴薯品種“青薯9號”被引進昆明,昆明市種子站站長魏明介紹,經過對比,該品種適應性強,適合冬季和春季種植,且宜生長在高寒山區。祿勸縣的地理位置、氣候和土壤條件剛好符合其種植要求。鑒于此,祿勸縣農業局技術人員對全縣馬鈴薯高產創建項目及間套種項目進行了測產,在高產創建示范區,“青薯9號”*單產達到了每畝3780.9千克,增產增收效果明顯。2015年,了解到普德村馬鈴薯種植的問題后,市科技局將“青薯9號”種子帶進村子。
“以前種的‘合作88’口感不錯,但馬鈴薯種植存在周期性,時間長了產量就會減少,換品種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普德村黨支部書記吳廷昌說,從2016年起,村民們開始陸續將品種更換為“青薯9號”,并在科技人員的指導下按時種植、澆水、防病。*年,便取得了村民人均增收3700多元的成效。
4月13日中午,在馬鹿塘鄉一家餐館,服務員將切好的馬鈴薯端上餐桌。餐館老板說,他們的馬鈴薯品種都是“青薯9號”,顧客反響很不錯。不僅是這家餐館,在馬鹿塘鄉,“青薯9號”已經走上很多人的餐桌,成了每頓飯必吃的食物。
如今,在普德村,712戶村民平均每戶的“青薯9號”種植面積為5畝。吳廷昌說,他們家2017年種了4畝“青薯9號”,產量近8噸。之前,每畝地的馬鈴薯產量僅為幾百千克。
“產量增加是其一,其二是每個馬鈴薯的個頭很大,有的一個就有500多克,挖的時候比較省力。以前我們全家每頓飯要吃三四個洋芋,現在兩個就夠了。”龍開長表示,增產的馬鈴薯能喂家禽家畜,還能賣錢,每千克價格為1元至1.5元。馬鈴薯種植的季節,自己的動力特別足,每天早晨7點就出門種馬鈴薯。4月13日中午,在普德村,一名30多歲的婦女扛著一袋種子朝地里走去,她說自己背的正是“青薯9號”種子。背已經被壓彎,可她臉上依然笑容滿滿。
何正川表示,2018年,市科技局將進行“青薯9號”擴繁體系建設,提供微型薯20萬粒,繁育生產原種60噸,種植100畝,生產一級種200噸,把馬鈴薯的脫貧增收作用發揮得更明顯。
“88良種”為尋甸貧困戶“造血”
4月10日,在尋甸縣六哨鄉五星村進村公路一側的山坡上,一叢叢綠色的新苗煥發著蓬勃生機。“這是2018年2月剛種下的馬鈴薯新品種‘88良種’,6月就能見收成了。”尋甸六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鄧紅升開心地說。讓種植戶吃了定心丸的是,不用愁馬鈴薯賣不出去、賣不上價格。按照尋甸六薯種植專業合作社與昆明子弟食品有限公司簽訂的協議,該公司至少以1.5元/千克的保底價收購,畝均收入可保證在4500元左右。
在昆明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吃洋芋,長子弟”。“子弟”這個極具昆明特色的方言也成為昆明一家知名食品深加工企業的商標,那就是昆明子弟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子弟食品),其產品以子弟土豆片*為知名。
不過,近年來,因為原材料馬鈴薯出現種植品種退化等問題出現,子弟食品不得不遠水解近渴,到東北等地和德宏盈江一帶采購馬鈴薯。
尋甸縣六哨鄉地處高寒山區,平均海拔2490米,晝夜溫差大,自然條件適宜種植馬鈴薯。據悉,全鄉12萬畝耕地,其中10萬畝種植了馬鈴薯。五星村倮耳朵村民小組小組長湯文永告訴記者,一直以來當地村民都是以種植馬鈴薯為生,但村民收入受市場行情影響很大,一些時候馬鈴薯很不好賣。
一邊是企業需要原材料,一邊是貧困戶地里的馬鈴薯賣不掉。2017年12月,作為尋甸縣六哨鄉的對口幫扶單位,昆明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積極聯系駐區企業,促成子弟食品、昆明農昌農作物種植有限公司與尋甸六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協議。由尋甸六薯種植合作社組織六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符合加工要求的馬鈴薯品種,種植面積約2000畝。昆明經開區兩家企業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并按照協議價格收購馬鈴薯。此外,昆明經開區將*性補助145.6萬元,用于貧困戶購買種子、化肥等農資用品。這樣一來,既幫駐區企業解決了生產中的問題,又為貧困鄉引來了脫貧致富的產業支撐。
昆明經開區自對口掛鉤幫扶尋甸縣六哨鄉以來,不僅積極籌措幫扶資金,而且竭盡所能為當地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截至目前,已撥付扶貧幫扶資金510萬元,還充分發揮*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優勢,廣泛聯系企業為六哨鄉招商引資,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為當地經濟發展帶去持續增長的動力。
根據子弟食品需要的品種,由昆明農昌農作物種植有限公司提供種苗,2018年開春在倮耳朵村民小組的2260畝首批示范基地種下了新苗。首批示范基地覆蓋29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聽說要更換品種的時候,不少村民起初有顧慮。倮耳朵村民小組的貧困戶湯仕勤說:“以前沒種過這個品種,不知道收成怎么樣。”不過在詳細了解了示范種植的政策后,湯仕勤的顧慮打消了。
按照簽訂的協議,由經開區按照每戶700元的標準,向首批示范種植戶提供農資補助。馬鈴薯成熟后,子弟食品對符合加工要求的馬鈴薯按照1.5元/千克的保護價格進行收購,即在市價低于1.5元/千克時,按1.5元/千克收購;高于1.5元/千克時,按市場價收購。
湯仕勤說:“這次試種用的種子、化肥等農資都有補助,算下來幾乎是零成本種植。種植過程中,還有專門的技術指導員現場指導,不用擔心種出來不符合標準。更重要的是有收購保護價,不用自己找買家。”這樣計算下來,6月份馬鈴薯收獲后,新品種畝產量可以提高到3噸左右,湯仕勤10多畝地一年的收入能達到4.5萬元,是過去的好幾倍,不僅能真正摘了貧困戶的帽子,今后也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徹底斷窮根。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