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的全面振興,只有形成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點的社會主義鄉村文明,才能真正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讓農民的日子越過越舒心。
農民是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體,鄉村文化的建設者和受益者主要是農民。因此,興盛鄉村文化不能簡單地送文化下鄉,而應從農民的生活經驗和實際需求出發,量體裁衣地開展藝術創作和文化惠民,還應引導農民積極參與,讓他們真正成為文化的主人。首先,多挖掘和創作農民熟知并喜聞樂見的鄉村文化形式,使農民在文藝表演等活動中達到求知、求樂的目的,在獲得教化的同時完成對鄉村文化的價值認同。例如,可嘗試以鄉村為單位組織特色文化節會,讓老百姓擔綱導演、編劇、演員,逐漸形成重視文化的良好風氣。其次,充分挖掘農民的原創水平,實現其文化自立。成型于農民生產生活方式及習慣的鄉村文化是農民自辦文化的源頭,其中的民風民俗、傳統藝術等由于親民性、喜聞樂見性往往直接轉化為自辦文化。農民自辦文化被鄉村社會廣泛接受并宣揚時,可為鄉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關鍵,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必須提升農民的文化素質。提升鄉村的教育資源與教育水平直接關系到鄉村文化的發展。首先,要讓鄉村每個孩子能享公平且有質量的教育。改善鄉村學前教育環境,提升義務教育質量,加快高中教育的普及,使鄉村教育水平逐步趕上城市教育水平。其次,要大力改善貧困鄉村的辦學條件,盡量縮小義務教育階段的城鄉差距,在教師資源的配置方面向教育資源匱乏地區傾斜,使子女上學不再是鄉村家庭的負擔,并成為一種社會福利。
人才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點。當地政府可著眼于本地文化骨干,出臺各種政策和機制,培養壯大鄉村文化隊伍。首先,要重視當地人才的選拔、培養和使用機制的建立,盡快形成有利于*文化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良好政策環境,逐步健全鄉村文化人才骨干網絡,使鄉村文化的管理人才與專業人才、土生土長的文藝骨干、鄉村文化能人、民間傳統藝人等和諧共生。其次,可以引入“縣聘鄉用”機制,為鄉鎮綜合文化站配備兩名以上專門干部,給予事業編制待遇,使鄉村文化活動的具體開展由專門人員管理。
“三留守”人員是鄉村文化振興的突破口。“三留守”人員指常年在村的老弱婦孺群體,他們有大量的閑暇時間,旺盛的文化生活需求。“三留守”人員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質量直接影響著鄉村社會的文明程度。首先,以“三留守”人員為重點人群,鄉村文化建設就有了實實在在的抓手和載體。他們的需求就是*需要回應和*需要滿足的需求,他們反映的問題就是*突出和*重要的問題。其次,可以通過基層組織將老人、婦女等組織起來,自己動手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豐富日常閑暇生活,徹底改變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匱乏局面,從根本上阻斷低俗文化甚至邪教傳播的渠道,更可以改變在某些鄉村盛行的賭博、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低俗儀式等歪風邪氣,弘揚積極健康的文化風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