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網Agronet編輯雜談】截止2017年末,我國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超過2.4億,占總人口的17.3%,中國老齡化來勢洶洶。對于老年人來說,*關注的就是養老問題了。而人社部*近發布的公告顯示我國目前有13個地區的養老金支付不足1年,黑龍江虧空甚至超過200億,養老金進不抵支。這一條條消息時刻觸動人們敏感的神經。我們不禁疑問現在的養老金已經入不敷出了,那80后,90后交的保險,以后能夠拿得到嗎?
為此,國家開始探索新的養老保險模式,財政部日前發布了《關于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將在上海,廈門,蘇州三個城市開展試點。個人稅收遞延險作為一個熱點話題,在社會上討論多年,如今終于開始試驗。但是很多人對該項保險一無所知,那它究竟是干嘛的?是否能夠保障自己在未來拿到養老金?簡單的來解釋就是稅延養老險的保費能夠在繳納個人稅之前就列支出來,在養老金的積累階段都不用繳納這部分的費用,投保該項保險在降低你的稅收負擔的同時,還能夠保障你的養老問題。而等到你能夠領到養老金的時候,再進行繳納這部分的費用。打個比方,如果一位市民的月工資是10000元,扣除五險一金和個稅起征點以后,該市民大概可以得到4400。再按照工資所得稅表的公式計算可以得出該市民應交個稅335元。而當市民購買800元的稅延養老險以后,按照稅延養老險的扣費原則即“25%部分予以免稅,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該市民到退休年齡的時候,每月只需要繳納800*75%*10%=60就夠了。而且收入越高的人群,享受到的優惠就越多。
這項政策實際是向西方的養老政策靠攏,以減稅促養老,用稅收優惠政策來解決人民養老問題,真正的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實際上每項政策的出臺都是國家對當前國內動態的把握,推出新型養老保險的目的還是為了讓人們提早養成儲存養老金的好習慣,早點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并且也能緩解國家的財政壓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