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孝感市應城縣郎君鎮吳彭村王家灣王小鋒正在自家“蝦稻共生”田里用地籠捕龍蝦。
“我21斤龍蝦賣了500元,半個月后龍蝦就要大上市了,現在趁價錢好,我就把大龍蝦捕起來賣掉,我這塊田約2畝,2018年已賣了2000元,把種水稻的錢全部賺回來了”。王小鋒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所謂“蝦稻共生”是一種產業復合、種養結合的形式,在稻田中沿田埂挖出環形蝦溝,每到插秧時節,把尚在幼苗期的小龍蝦移至溝內生長,等秧苗長結實了,再把溝里的幼蝦引回到稻田里。蝦為稻除草、松土、增肥,稻為蝦供餌、遮陰、避害,在小龍蝦生長過程中,不運用化學肥料、農藥,*終到達綠色種植、生態養殖的效果。這樣產出的米更香甜、品質更安全,蝦更潔凈、肉質更美味。
郎君農民在魚池養龍蝦已有十年歷史,如今很多魚塘都變成了蝦塘,去冬今春,該鎮賈普、吳彭、楊大、胡巷等18個村悄然興起“蝦稻共生”種養模式,近百農戶養殖面積超500畝,稻田養蝦蓬勃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