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7年脫的貧。國家扶貧政策當然好,關鍵還是自己要使力搞!怕苦怕累怎么得行?”日前,重慶市云陽渠馬鎮渠富村,一幢簡樸的農家小院里,村民徐道權這樣對筆者說。
“別看徐老輩子年紀大,一聽說有柑橘種植方面的培訓課,無論遠近,他都要趕去聽課。”一位村干部說,徐道權看好搞柑橘產業,3年來,在鎮農業服務中心組織下,徐道權到柑橘產業大村大鎮拜師學藝不下10次。
“今年開年后,聽說縣果業局在高陽鎮搞*柑橘管護的培訓活動,我花50元打摩的去聽課。學習嘛,出點路費值得!”在自家柑橘園里,徐道權一邊剪枝一邊說,搞柑橘規模化種植,光靠天結果果、下蠻力不行,還得動腦子學科學、講科學和用科學,達到增質、增產和增收的目的。
走進徐道權的蔬菜園,豌豆角胡豆角正在成熟上市,萵筍長勢正旺,西紅柿苗、辣椒苗臨風搖擺。
近兩年,徐道權和妻子除了經營近20畝的柑橘園和5畝地的蔬菜園,還搞傳統的養殖業。
2017年,他用好扶貧到戶產業補貼和小額信貸政策,養了4頭豬、20多只雞鴨。2018年,他決定繼續努力,讓收入更上一層樓。
“辛苦換來好收成,心里自然樂滋滋的。”老徐說,同時搞幾項種養業比較辛苦,不過,只要有搞頭,干起來還是勁頭很足。
徐道權掰著手指頭說,2017年風調雨順年成好,柑橘園收成近2萬元,兩個豬圈和蔬菜園的收成加起來1萬多元,再加上兒女的贍養費和政府的老人社保金,一年下來,兩口子收入就能上5萬元。
“這里山好水好空氣好,特別是國家扶貧政策好,我要趁現在身體還好,向村頭的致富能手看齊,再使一把勁干幾年。”60多歲的徐道權干勁十足地說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