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澆完500畝麥田的吳鳳明看著青綠的麥苗,一身輕松。讓他覺得灌溉變輕松的是智能整體井臺,“現在有了這個"高科技",在電卡里充錢后,到地里的井臺上刷下電卡,就自動澆水,四五天就能澆完100畝地”。
吳鳳明是河北省固安縣東灣鄉大辛莊西村種糧大戶,從2012年開始在村里流轉土地,如今手里已有700畝。跟固安的其他種糧戶一樣,往年*令吳鳳明頭疼的就是給莊稼澆水。
“過去澆地都是大水漫灌。”吳鳳明告訴記者,一季作物要澆三四次水,一個人*12小時*多澆5畝地,平水年一畝麥地耗水200立方米左右,再算上施肥、打藥,費水費電費人工,畝產效益有限。
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成果顯示,我國多年平均缺水量為536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缺水約300億立方米,工程性、資源性、水質性、管理性缺水并存。特別是北方地區缺水嚴重,農業用水面臨的挑戰更大。盡管農業用水量占全社會用水總量的比例在下降,但農業仍是*用水大戶,在河北,小麥灌溉又是農業用水的大戶。
中國工程院院士、小麥栽培學家于振文說,我國小麥生育期主要在冬春雨水較少的季節,需澆水補墑滿足生長需要。黃淮北部和華北地區水資源缺乏,除引黃灌溉以外,其他地區多靠抽取地下水澆麥,尤其是華北地區井越打越深,不僅增加生產成本,而且因超采形成了地下漏斗區。
針對水資源短缺等問題,近年來,河北省大力推廣應用以低壓管灌、噴灌、微灌為代表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節水增糧效益顯著。“農田灌溉智能管理系統能充分保證作物生長用水,節水效果顯著,還能有效預防土壤板結。”固安縣水務局農水股股長宋洋洋介紹,截至去年底,全縣共發展節水灌溉面積54.3萬畝,占有效灌溉耕地面積的83%。
目前,全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542,這意味著每使用1立方米的水資源,有0.542立方米被農作物吸收利用,與發達國家0.7以上的利用系數還有差距。“糧食生產,關鍵在水。如果不是解決了灌溉問題,吳鳳明不敢流轉幾百畝土地。”固安縣農業開發辦公室副主任尹艷軍介紹說,農田灌溉智能管理系統包括噴灌機和智能整體井臺,“和以往的大水漫灌不同,如今水肥一體化,澆水的同時順帶施肥,不僅用水節約了一半以上,用肥也省了一半,畝產均過千斤”。
農業生產方式正因水而變。國家不斷完善農田水利設施體系,去年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165萬畝,超額完成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2000萬畝的年度目標。截至2017年底,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0.2億畝,其中3.12億畝實現高效節水。越來越多的耕地正告別傳統大水漫灌,灌溉在由“澆地”轉向“澆作物”,高效節水加快由經濟作物向大田作物推廣。水利部有關負責人表示,5年來,糧食產量連續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農業用水總量卻沒有增加,主要是靠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來實現的。
據介紹,5年來,國家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發展有效灌溉面積8300多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億多畝。今年,有關部門將夯實“三農”工作的水利基礎,深入開展冬春農田水利建設,因地制宜搞好田間渠系配套,加快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