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湖南“守山人家”種茶脫貧記
湖南“守山人家”種茶脫貧記
農業網   時間:2018/4/28 15:44:00  來源:新華網  閱讀數:407

  四月底,湖南省安化縣青云觀山里天氣還有些涼,而山上土樓里,茶農劉發林家灶火正旺。皮膚黝黑的他一邊麻利地翻動炒勺,一邊提醒兒子加柴。妻子和兒媳在一旁洗菜切菜,一家人有說有笑。

  去年,他們家靠種脫了貧。而今,家里籌建的磚瓦小樓也打好了地基。

  今年53歲的老劉住在這個茶廠提供的“臨時住所”里,已是第12個年頭。2006年,一場大火燒掉了他的全部家當,而他此前偶爾去打零工的茶廠老板得知后,叫他帶著老母親和兒子搬到這海拔860多米的茶山上。他們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都在山上度過,守著山頂的茶園,當地人叫他們“守山人”。

  火災后,原本種田的老劉來到茶廠打工。六年前因為老劉“做事好”,老板把這個茶園承包給他,還給他介紹了現在的妻子鄧志群。說到當年結婚時的情況,鄧志群笑得靦腆:“如果沒有這個茶園,我可能也不會跟他。”

  老劉的兒子劉俊高中畢業后在外打工,為了辦好茶園,他把兒子也叫了回來。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深入推進,安化縣提出力爭2018年脫貧摘帽的目標。老劉的茶園也從原來的400畝擴大到了600畝,采茶時節要管理近60名采茶工人。

  2016年,老劉一家又被納入省級茶產業扶貧項目的幫扶對象,不僅拿到了扶持資金,茶廠還和他們簽訂協議,免費提供茶苗和技術指導,茶葉的收購價格也有了保障。

  借著國家的好政策和茶廠的扶持,現在全家人均年收入已達8萬元。“車子買了兩臺,一臺貨車和一臺小轎車。摩托車有三臺!”老劉笑著說。

  農忙時,一家人有明確的分工,妻子負責在山上帶工人采茶、老劉負責運輸,兒子和兒媳則負責裝車、做飯。坐上劉家飯桌的也不止是家人和工人,“誰來了都有一口飯吃,到這過路的我們也管飯。”小劉說。

  如今,老劉家不僅自己脫了貧,還打算依托這座茶園幫助周邊更多鄉親脫貧。采茶工里采茶技術好又能吃苦的,一個月能收入三千多元。

  日子越來越好,一家人干勁也更足了。“未來打算一直搞下去,除非管得不好,廠里不讓我管了。”老劉說。

  安化縣茶葉辦主任肖偉群告訴記者,目前,全縣從事茶產業及關聯產業從業人員已達32萬人,解決了近7萬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

  “由于縣里茶葉產業發展得好,不少外出務工的老百姓選擇返鄉種茶,進而帶動了鄉村振興。”肖偉群說。

  除了茶產業,安化縣還在大力扶持發展中藥材、生態旅游、特色種養、光伏發電、電子商務等產業,這些既符合安化縣域特色,也更容易被貧困群眾接受。

  老劉家的山茶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一年只有三月底和五月底采摘兩次,但其余時間也要上山鋤草修剪。

  山里四月底的早晨還很冷,老劉一家人早早戴上斗笠上山勞作。等到傍晚,伴著一聲“下山嘍”,結束*的勞作,家里養的狗搖著胸前的鈴鐺在山下迎接主人,清脆的鈴聲和一家人的笑聲回響在茶山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