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整地,直接在田里撒下水稻種子便可以收成?日前,博羅世行項目水稻保護性耕作技術展示會在惠州市博羅縣柏塘鎮山前村舉行,現場向與會農技人員、村干部和農戶代表展示了4種水稻保護性耕作技術,顛覆了之前農民水稻種植的傳統印象。
據了解,水稻保護性耕作是指以機械化作業作為主要手段減少耕或者免耕方法,將耕作減少到只要保證種子發芽即可,通過減少耕作環節和藥物使用,控制農業面源污染。2015年起,博羅縣開始推廣。目前,比較成熟的有菜場水稻免耕旱撒直播、水稻免耕旱條直播、水稻少耕旱機插秧、水田少耕同步施肥穴旱直播等4種耕作模式。記者從現場會了解到,這些水稻種植技術均減少了水稻耕作環節,尤其是育秧環節。傳統水稻種植需要先育秧苗再移栽,而保護性耕作減少了育秧甚至整地的環節。
在菜場水稻免耕旱撒直播現場,只見菜場廢棄的菜都未除去,農民將菜用藥物處理,然后直接在菜地里用機器撒播水稻種子。“哇!這都行?”不少參會的農戶代表都表示不敢相信。博羅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管理辦公室技術人員介紹,此項技術通過兩年多的試驗推廣,取得了不錯成效。2017年,此種植方式取得了畝產400公斤的成績。“種植期間需要注意田間雜草的控制,此做法適合菜場間歇期的菜稻輪作。”接下來,該縣將逐步擴大推廣規模。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