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種喜陰,棚子里面要噴水了。”日前,福州閩清縣下祝鄉尾厝村黨員毛文宏來到村民毛行觀的香菇棚里指導菌種養護。毛行觀身體不好,妻子也常年生病,一兒一女上學,日子過得艱難,是村里的貧困戶。毛文宏是村里的民政協理員,經常統計、上報村里的困難群眾情況,一來二去,他與毛行觀的聯系就多了。
“行觀,你孩子小,身體又不好,干農活沒力氣,我看你還是種香菇吧!”在去年對村里貧困戶的走訪中,毛文宏建議毛行觀種植香菇脫貧。毛文宏對種植香菇是有把握的,這幾年,他種了十幾棚的香菇,每年收入十幾萬元,成了尾厝村的“香菇大戶”。
“我身體不好,沒有本錢,也沒有技術,怕種不好香菇。”毛行觀顧慮重重。
“這樣吧,你先從我那里拿1000筒學技術練手吧。”毛文宏拍了拍毛行觀的肩膀,將價值幾千元的菌種送給了毛行觀。
一晃到了去年底,毛行觀種香菇越來越熟練了,菇棚里的菇筒也在漸漸增多,終于實現脫貧。
毛文宏說,幫助貧困的村民,給錢只能幫一時,還是要教技術、幫找門路。這些年,他成為了尾厝村的“香菇老師”,全村無論是誰在種植香菇中遇到了困難,他都會熱情地去幫忙。村民毛獻文種了3萬筒香菇,在他的幫助下,增收了2萬多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