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約有3萬余種雜草,它們每年給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約占農作物總產量的10%至20%。在某些情況下,雜草可能導致農作物大幅減產乃至絕收。因此,除草是保證農作物產量的必要手段。
草甘膦這種活性化學成分被廣泛使用在多種除草劑中,由于其廣譜、高效、低毒、低殘留,在除草劑市場獨占鰲頭,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40%。上世紀90年代,種業巨頭孟山都公司率先在農桿菌中分離出EPSPS基因的突變體CP4基因,并將該基因轉入植物使其獲得草甘膦抗性,從而開啟了轉基因育種的新時代。
迄今為止,所有抗草甘膦作物均為轉基因品種。那么,能否找到一條既能達到轉基因效果又能突破轉基因局限的育種新路呢?
如今,通過獨創性研究成果,四川天豫興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此給出了肯定回答。該成果名為“基因超進化篩選系統”,指在一個特定系統中,使植物目標基因按照預設要求完成高效、快速、定向的進化過程,從而形成育種所需要的突變性狀基因。這一創新成果已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并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與傳統抗草甘膦基因相比,由基因超進化篩選系統獲得的植物抗草甘膦基因來自農作物自身基因突變,其抗性更強,使用更靈活,性狀也更穩定。把這種基因分別導入水稻、小麥、油菜等農作物以后,可以獲得非轉基因抗草甘膦新品種,從而減少農藥用量、節約勞動力成本,開啟非轉基因分子育種的新時代。”該項目研發者、四川天豫興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胥南飛介紹。
我們在胥南飛的實驗室里看到,為大規模突變和篩選目標基因,這里的高精尖儀器一刻不停歇地運轉著。“在傳統農作物育種的基因篩選中,很可能100萬個基因里才能篩選出1個有用基因,如果在田間進行試驗,大約需要100畝土地,耗時半年。而如果運用基因超進化技術進行篩選,在實驗室中完成100萬個基因的篩選僅需一根試管,兩天時間。”胥南飛向記者介紹。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基因超進化篩選系統篩選出的EPSPS基因來自植物本身,屬于植物內源基因,安全性很高。“通過基因編輯并將其導入農作物后,預計在2年至3年內,我們可以研發出非轉基因抗草甘膦農作物品種。”胥南飛向記者介紹,實驗結果證明,轉基因抗草甘膦作物苗期抗性效果雖好,但生長周期明顯縮短;而應用基因超進化篩選系統所得到的植株,全生育期草甘膦抗性表現一致,穩定性極強。
“我們前期曾進行過小范圍基層調研,對于除草,85%的受訪者表示會使用除草劑。在我們對非轉基因抗草甘膦農作物種子進行介紹后,他們表示,即便價格在現有種子基礎上提價25%至30%也完全接受。”胥南飛表示,從經濟價值來看,每年國內的基因和種子市場規模超過千億元,其中僅水稻種子市場規模就超過200億元,參照雜交稻及國際上轉基因種子價格趨勢,基因超進化篩選系統一旦應用開來,至少帶來50%的市場價值增長。
胥南飛曾在孟山都、巴斯夫等農業科技公司工作近20年,*終選擇回到家鄉四川成都創業。“如果在美國進行這個實驗,人力成本太高。回到成都考察后,我發現這里的創業效率比我離開時提高了很多。一般我們要送檢的產品,會有專人過來收取,兩天時間就能完成檢驗并送回給我們。”胥南飛說。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30年前后我國人口將達到峰值,預計達14.5億人左右,而至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00億。面對不斷增長的人口,世界糧食生產必須在未來20年增加40%,到2050年要增加70%。
“用*先進的生物技術支撐我國的糧食安全是我們公司的*心愿,我們愿意為此貢獻自己*的力量!”胥南飛信心滿滿。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