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內棉花面積、產量“雙增長”,棉花質量明顯好于上年。由于國內外經濟緩慢恢復、國內儲備棉價格優勢明顯等因素影響,棉花消費穩中有增。從整個供給情況看,年度內棉花供給充足,滿足了企業的市場需求。全年市場形勢供銷兩旺,較前兩年明顯恢復。棉花價格較為平穩,同比高于上年。
2017年國內棉花供給充足需求略有恢復
價格穩中有漲
據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和農業農村部棉花全產業鏈監測預警分析,2017年,我國棉花產量預計為589萬噸,較上年增加22.2%。整體棉花質量好于上年,也是近幾年棉花質量*的一年。2017年儲備棉投放,較好地滿足了市場需求,儲備棉拋儲時間的延長,也很好地緩解了市場恐慌情緒。目標價格改革后,國內外棉花價格聯動性增強,內外棉價差大幅縮小,國內紡織企業競爭力增強,棉紗生產能力回流國內,行業整體訂單較為充足,棉花需求較上年略有恢復。
受2016/17年度國內棉花產量下降,質量較好,國儲棉質量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等因素影響,2017年上半年國內棉價整體維持在較高水平。7月份以后,受新年度棉花增產預期增強、國儲棉投放順利和拋儲時間延長、國際棉花增產明顯國際棉花供需寬松等因素影響,棉花價格開始下降。
2018年棉花生產結構繼續調整
棉價可能弱勢震蕩
內地棉花生產有可能繼續萎縮。展望2018年,全國棉花播種面積有可能穩中略降。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籽棉價格下降。2017年,由于國內棉花增產明顯,棉籽價格下降等原因,籽棉價格同比下降,棉農收益下降,尤其是內地棉區棉農效益下降明顯。二是內地棉區采收成本不斷提高。從調研看,這幾年內地棉區棉花采摘成本不斷提高,而且多地出現“雇工荒”的情況。由于內地分散經營、土地規模偏小、間作套種模式普遍、機采棉加工設備缺乏等因素,機械化采收推廣困難。在棉花價格下降、效益下滑、采收困難等因素的影響下,估計2018年內地棉花種植規模有可能下降。
棉花消費略有恢復,棉花庫存有望回歸合理規模。國內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結構轉型壓力加大,帶動棉花消費增長動力不足,棉花消費大幅回暖可能性不大,預計與上年基本持平。整體看,2018年我國棉花消費較上年略有恢復。此外,連續兩年的棉花去庫存后,目前我國棉花庫存規模已經下降到500多萬噸,再經過一年的拋儲,國內棉花庫存將有望回歸至常態規模。
棉花價格很可能弱勢震蕩。一是從供給角度看,國內棉花供給充裕。2017/18年度全國棉花產量達到589萬噸,2017年國內拋儲留在流通領域和紡織企業的尚有一定余量,再加上100萬噸左右的進口,國內棉花總供給在700萬噸左右,當期供給量略小于市場需求量。但國內仍然有500多萬噸的庫存,而且新年度棉花拋儲于2018年3月6日已經開始。因此,從供給角度看,2018年國內棉花供給充足,且供給狀況較上年明顯好轉,不具備支撐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從市場需求看,根據全球經濟和國內經濟狀況,2018年預計棉花需求穩中略增。在這樣一種供需格局下,國內棉花價格下跌壓力較大。但由于國內儲備棉拋儲規模、拋儲結構等可以根據市場狀況及時調整,新年度國內棉花市場和價格大幅震蕩可能性不大。
完善政策 調優結構確保生產與市場“雙穩定”
建議完善內地棉花補貼政策,明確補貼發放方式,完善棉田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機采棉全產業鏈試驗示范,確保內地棉區的基本生產能力得以持續。
完善儲備棉投放政策,確保新年度國內棉花市場穩定。加強對國內外棉花市場的調研,合理確定儲備棉投放規模。既要滿足市場需求,但也要避免過度打壓國內市場,確保2017/18年度皮棉供應與市場穩定運行。
在目前全球棉花供大于求、價格低迷的形勢下,適度發放滑準稅配額,有利于降低國內棉紡企業運行成本,也利于全球棉價穩步回升,避免與棉花主產國發生貿易爭端。
大力推進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堅持問題導向,以“降成本、提質量、增效益”為核心,加大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強化科技應用支撐,優化棉花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促進棉花生產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從發展方向上看,加強資源整合,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大力推進機械化采收,提高機采棉綜合效益;加強質量管理,調整棉花結構,切實提高棉花品質和品種結構的合理性;推廣輕簡栽培、化學調控等節本增效技術,建立殘膜回收機制,促進可持續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