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南京市浦口區星甸街道后圩村村民黃德英,拎著一桶剛剛采摘的蠶豆來到村垃圾分類環保屋,稱重、攢積分。而這些農漁副產品,將成為參與垃圾分類的城市居民*新鮮的積分兌換品。目前,全市已有33個村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其中部分村結合村情實際,用各自不同的創新模式推動該項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3月初星甸街道在后圩村開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5月9日記者在現場看到,村里共分布了3處垃圾分類投放點,每個點都設有綠色、灰色兩個大垃圾桶,綠桶投放廚余垃圾,灰桶投放其他垃圾。“每天早上7點到8點、晚上6點到7點,村民可以來投放垃圾,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稱重、刷卡,幫他們記積分。”該村垃圾分類運營企業、南京志達環保公司總經理朱星龍說,廢紙板、舊報紙、飲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平時由村民暫存家中,每月*后一周的周日下午2點到4點集中開展積分兌換。“正確投放*廚余垃圾獲1個綠積分,正確分類可回收垃圾并送到指定地點,可以獲得相應的藍積分。”朱星龍說。
每天,志達環保公司工作人員集中收運廚余垃圾,運至漚肥池進行發酵,產生的肥水免費提供給村民灌溉田地。環保屋的貨架上,整齊地擺放著大米、食用油、食用鹽、抽紙、洗衣粉、保鮮袋、圍裙等生活日用品,1個藍積分可兌換0.1元等值商品。例如,260個藍積分可兌換5公斤大米,11個藍積分可兌換250克食用鹽。綠積分只能兌日用品,藍積分不僅可以兌日用品,還可以通過手機APP申請后提取現金。
后圩村養殖魚蝦、螃蟹是一大特色。“根據后圩村的產業實際,我們創新模式,探索將垃圾分類與推動農漁副產品銷售相結合。”星甸街道辦事處主任郭玉臣告訴記者,村民通過預約,可以將自產的時令蔬菜、魚蝦蟹送到垃圾分類環保屋,由志達環保公司按市場價收購,折算成積分給村民。企業收購的這些農漁副產品,將送往城市垃圾分類試點小區,用于積分兌換,一舉兩得。
南京市計劃用3年時間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機制,今年開展垃圾分類的行政村要達50%。市城管局環衛處龍瑞介紹,目前全市有33個村已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建設有機垃圾處理點10個、垃圾分類收集分揀站2個。不少地區因地制宜推出了創新手段。江寧區谷里街道新建了生活垃圾分類分揀站和餐廚垃圾處理站。浦口區永寧街道將垃圾分類納入網格管理,設置“紅黑榜”。六合區程橋街道探索廚余垃圾“三個一點”模式,即通過飼養牲畜、入沼氣池轉化“消化一點”,向封閉式垃圾桶“投放一點”,對于行動不便、留守弱勢群體上門“回收一點”。“市城管局下一步將組織宣講團進村開展培訓和宣講,制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范,建立健全逐級檢查考核制度。”龍瑞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