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林口縣多年發展“鵝產業”,讓“林口大鵝”家喻戶曉,鵝產業、鵝經濟給林口人民帶來實惠和甜頭。
挖優勢 定位增收新產業
林口縣屬中低山丘陵漫崗地帶,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山多林密,植被富集,非常適宜發展林下鵝養殖。此外,這里早晚溫差大,有利于鵝羽毛生長,單只產羽毛達到0.3斤,雕翎達到14根,林口大鵝毛比其他地區鵝毛價格高出3元錢。
近年來,經過廣泛的調研和不斷的科學論證,林口縣把“全身是寶”的大鵝產業確定為全縣主導富民產業。
給政策 多方發力促養殖
藍天下,大地上,一個個大棚就是大鵝的家。近日,記者來到林口縣古城鎮大鵝育雛養殖基地,近4000平方米的養殖區生活著5萬多只大鵝,一有人走近,棚里的大鵝馬上聚集在一起伸直脖子呈現出“警戒”狀態,讓人忍俊不禁。
養殖基地負責人徐井海是放手大干的領頭人之一,此前“小打小鬧”的他自從2016年與一家屠宰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后,對方與大鵝養殖戶簽訂每斤8元保底收購協議,給養殖戶吃了“定心丸”,每只鵝平均純收益達20元,這讓徐井海每年凈賺100多萬元。其他養殖戶見狀也放下了“怕鵝多傷價”的包袱,紛紛養起了商品鵝,大鵝專業養殖合作社也應運而生。
目前,全縣有大鵝孵化企業兩家,孵化器25臺,年孵化能力120萬只以上,成規模的大鵝養殖戶達到90戶,飼養量達到40萬只,養殖品種有東北白鵝、泰州鵝、三黃鵝、萊茵鵝等,都是品質*的商品鵝。
抓升級 做大做強鵝產業
林口大鵝美食飄香黑龍江、名噪東北,牽動了大鵝養殖業持續快速發展。目前,縣內13家、縣外23家林口大鵝美食餐飲業,年銷售大鵝達40萬只以上,使林口大鵝真正成為了“金鵝”。
沒有產業鏈,再好的產業也難以持續發展。為促進大鵝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林口縣制定了大鵝養殖加工的遠景規劃。預計將在全縣發展大鵝孵化企業5家,年孵化能力300萬只以上;建設萬只以上養殖示范場100個,養殖大鵝200萬只。下一步,將立足“公司+基地+農戶+餐飲”的經營模式,招引建設一批大鵝食品深加工企業,積極開發鵝類產品,在大鵝屠宰、深加工上重點突破,鼓勵現有大鵝食品店走出去開店,在產品深度開發上下功夫,將大鵝產品變成休閑食品,提高產品附加值。
據悉,多年來打造集種鵝繁育、大鵝養殖、大鵝屠宰、鵝產品深加工、產品銷售于一體的大鵝產業鏈,逐步形成以養殖為基礎、以餐飲為牽動、以精深加工為主導的大鵝產業發展格局,一直是林口縣促增收的主要路徑,做好林口縣大鵝這篇“白色經濟”的文章,還有很多路要走。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