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休閑農業 > 石家莊欒城區鄉村旅游帶出融合發展新格局
石家莊欒城區鄉村旅游帶出融合發展新格局
農業網   時間:2018/5/12 8:04: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531

  近年來,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在“產業興”“百姓富”“鄉風好”有機統一的進程中進行著生動實踐,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小草莓帶動現代農業大產業

  “我家種了3個草莓大棚,這幾年靠著草莓采摘,俺家倆小子都在城里買了房。”范臺村草莓種植戶檀玉林說起自己種的草莓時,幸福感滿滿。

  范臺村現種植草莓1500余畝,共有溫室大棚300余個、拱棚80余個。據悉,欒城區草莓種植從范臺村起步,已有十余年歷史,現如今已經擴展到全區。從2003年起,欒城區就以范臺村草莓基地為抓手開始舉辦草莓采摘節,到今年已經成功舉辦了16屆。

  順著范臺草莓基地東行,記者來到欒城區北石碑村,綠之欒農業種植合作社理事長王永良正帶領農民給蘋果樹套袋。“果樹的經濟效益也很可觀,第四年掛果期后,蘋果的畝均產量在1000多公斤呢!”王永良告訴記者,綠之欒合作社帶動了周邊200多戶農民通過種植果樹實現增收。

  如今,欒城區以小草莓帶動現代農業大產業,種植范圍從草莓、櫻桃、蘋果等水果到花卉、紫小麥、食用菌等,全區合作社達210余家。在合作社的帶動下,不僅實現了種植結構的調整,也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民成為“三金”農民。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受青睞

  “若不來看一看,真不知道欒城農村變得這么漂亮!”五一節假日期間,石家莊市居民李慧然帶著一家人來到欒城區柳林屯村,踏青賞花、采摘游玩。

  近年來,欒城區結合豐富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資源,大力推動現代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將旅游產業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旅游開發及生態建設統籌推進,打造了“休閑農業采摘游”“美麗鄉村游”“踏青賞花游”等,拉動特色農產品銷售、農宅住宿等,為農民帶來了更多經濟效益。

  在整合資源的同時,該區不斷加快推進鄉村旅游從初級觀光向*休閑、從單體經營向集群布局轉變。該區依托區內萬畝東方園林,將周圍5個特色村莊聯合開發建設,總投資約4億元,打造“東方園林五朵金花”旅游度假區。該區圍繞“吃住行游購娛”6大要素,大力發展莊園經濟、民宿經濟,構建旅游帶動鄉村融合發展新格局。

  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里“沐春風”

  “深化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是實現鄉村振興、深化美麗鄉村建設的有效途徑……”近日,欒城區柳林屯鄉范臺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期開講。欒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明辦主任王軍校應邀授課,就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等內容與大家展開交流,接地氣的語言、鮮活的事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據悉,創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是欒城區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順應新時代和農民需求,開展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新探索,這在全省尚屬*。據欒城區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講習所一方面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另一方面動員全區農村干部群眾通過學習,積極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欒城區“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實行區、鄉鎮、村3級共同管理模式。各講習所堅持每月舉辦2-3場,常年開展活動,農閑季節增加舉辦場次。首批啟動了25個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掛牌儀式,全區173個村將分批創辦,兩年左右實現全覆蓋。

  “講習所不僅讓大家學理論、懂政策,還讓村民長知識、增本領,對鄉親們致富幫助很大。”范臺村黨總支書記檀增順說。

  該區自今年3月28日舉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揭牌儀式以來,積極開展講習活動。截至目前,已舉辦講習活動66場。如今,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企業學校,都能看到講習的場景、聽到講習的聲音,為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帶領農民實施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