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地頭一點水漬也看不到,蔬菜瓜果澆水施肥全都是“地下工作”,植物根部喝不完的水和肥料還能回收。江蘇省重點農業項目——南京大生世界農業科技園農業種植全部采用*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可以實現節水、節肥,減少環境污染,是南京目前*先進的農業節水循環技術,由我市企業自主研發。
記者5月13日來到大生農業科技園,園區內除了一排排壯觀的大棚外,還有一個巨大的蓄水池。“這是雨水收集池,容量有8萬立方米。”園區相關負責人指著蓄水池說,這里面裝的就是有機蔬菜瓜果的飲用水,收集池底部全部做了防滲處理,不會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雨水從哪兒收集?園內建有15萬平方米的大棚,每個大棚的頂部都有密閉的雨水收集管道,可以將雨水收集、沉淀,園內所有的蔬菜瓜果從發芽到成熟都“喝”雨水。
走進大棚,一壟壟整齊的農作物生機勃勃,圓溜溜的西瓜裝在網兜里掛滿了瓜藤,青椒、豆角、西紅柿壓彎了枝頭。在大棚里走一圈,地面非常干凈干爽,作物的葉片上也看不到一點點泥點和水漬。保持整潔高“顏值”的秘密在大棚的地下——蔬菜瓜果的根部都蒙上了一層薄膜,薄膜旁邊是一根根管道,給作物澆水都是通過管道對根部直接澆灌,施肥時也一樣。所謂*水肥就是澆水和施肥不由人工決定,而是在后臺已經設置好了程序,什么時候澆水,什么時候要注入營養液、*用量多少,都由電腦系統*控制。
在作物根部的培土層下面還有一個中空的夾層地帶,設置了水溝,這就是*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的重要部分。灌溉施肥后多余的雨水和施肥廢液可以流入這些如毛細血管般縱橫分布的水溝,*后匯總進行回收。
回收的雨水和廢液去了哪兒?它們通過回收系統被送到了園區的一個機房里,這里有幾個巨大的收集罐和各種儀器。“經過收集、沉淀、消毒,雨水和廢液可以再次利用,實現了循環節水。”操作人員說,農業種植會產生面源污染,灌溉、施肥、農藥都會對土壤及地下水帶來污染。*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就是通過*灌溉和施肥,并對廢液進行回收利用,將廢水排放降到*,同時也實現了節水和節肥。園區負責人介紹,采用這套系統后,灌溉用水量只有普通種植的四分之一,肥料使用節省一半以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