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到位于貴州安順黃果樹旅游區白水鎮翁寨村草莓基地,大棚內外草莓清香沁人心脾,顆顆發亮草莓似瑪瑙,令人垂涎欲滴,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采摘。
“我們在黃果樹瀑布游玩后,返回途中遇到了幾位老鄉來這里采摘草莓,我們就停下跟著鉆進了大棚。*次親手摘草莓,品嘗新鮮草莓,真是其樂無窮。”市民曾女士開心地說。
翁寨村草莓基地隸屬于富萬家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集果蔬種植與銷售為一體的合作社,產品有草莓、西瓜、金刺梨、葡萄等水果和寶塔菜、西蘭花等蔬菜,種植面積2000畝。
為什么選擇種植草莓?合作社負責人王法娟給出答案:“近年來,白水鎮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通過學習‘塘約經驗’,實現村社一體,依托地理和環境優勢,在黃果樹景區周邊大力發展大棚果蔬立體種植,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
山東媳婦王法娟種植草莓已有4年了,談及前幾年種植草莓的經歷,王法娟感慨萬分:“以前種草莓沒經驗,手里沒資金請專業的技術人員來教,只能靠自己摸索。一開始,大棚里面的草莓不是得病就是長勢不好,一直虧錢。”但農校出身的王法娟并沒有灰心,通過自學,草莓越種越順手,還大膽地從全國各地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通過實驗育出優良品種,現在,草莓的“性子”她已經摸熟了,種植中遇到一些問題,都能夠自己解決。
隨著草莓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合作社開始種植反季節草莓。王法娟告訴記者,種植常規草莓,短時間內大量上市,價格不高,經濟效益不高。現在種植大棚草莓,一年三季形成有效循環采摘,利潤一般是常規草莓的五六倍,是一個效益高易發展助脫貧的優質產業。
壓上翁寨村的脫貧擔子,草莓基地有沒有信心?王法娟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大棚草莓畝產6000斤左右,一年可摘三季,傳統草莓畝產至少3000斤,一年摘一季,草莓一斤均價在15元左右,一年收入很可觀。”
“看到她們種草莓效益非常好,我就拿家里三畝地入股進來,我覺得這種發展模式很好,前幾天還獲得2000多元的分紅了。”過來查看草莓長勢的翁寨村村民盧興巧說。
據介紹,翁寨村草莓產業以“合作社+村集體+農戶+貧困戶”的模式發展,村民可通過以每年每畝1000元的土地出租或入股給合作社,或者在基地里每天100元進行臨時務工,對于無勞動能力的低保、五保、*扶貧戶,每年每戶合作社給1000元補助,也可以以1000元每股入股分紅。合作社收益按合作社的收入60%為分紅股,20%為合作社的發展股,10%文明股,5%教育股,5%作為村集體經濟。
小小草莓,“鼓”了農戶錢袋子,拓寬了致富路。王法娟告訴記者,合作社固定員工80人,其中貧困戶社員40人,需要除草時,務工村民每年達300人次,發放工資達24000元,其中貧困戶100人次,需要摘果子時,每年達500人次,發放工資達40000元,其中貧困戶200人次,富萬家的快速發展,帶動的不止是社員,還有許許多多附近村民就業。
“找準‘窮根子’,才能開對‘藥方子’。要實現*扶貧,必須跳出傳統套路,發展特色產業。現在看來,草莓種植這條路我們是走對了!”白水鎮黨委書記朱霞益堅定地說,富萬家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草莓產業已對全村*扶貧戶166戶718人全覆蓋,帶動大家增收脫貧。
此外,近年來,翁寨村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聚心聚力抓發展,突出特色產業,初步形成了以黃果、生姜、早熟蔬菜為主導產業和油茶、鮮果等為特色產業的示范帶基地,進一步擴大優勢經濟作物生產規模,提升農產品質量,提高種植效率,實現“五個到村到戶到人”全覆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