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三亞陵水縣農業參觀考察團一行50人到育才生態區那受村百香果種植基地參觀考察,紛紛稱贊這里的百香果不僅種得好,而且口感好、香味濃、甜度高、色澤鮮艷。這是那受村有史以來*有考察團來參觀,這一切得益于2017年7月三亞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幫扶該村種植的20畝“臺農1號”百香果。
記者了解到,從2018年4月中旬起,那受村種植的百香果掛滿枝頭,已陸續采摘上市,分別以每斤6-12元不等的價格賣出了3000多斤,5戶貧困戶分紅收益19500元,這讓貧困戶們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脫貧要有產業帶動
據那受村委會支部書記林明忠介紹,那受村村民以前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橡膠、檳榔、芒果以及冬季瓜菜,收入也可觀,但是采摘期短,收獲完后,貧困戶只能打短期零工,收入有限。
“剛開始這里的貧困戶還不懂什么是百香果,更不相信種植百香果能夠掙錢。”那受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黃瓊君告訴記者,轉變村民觀念的*辦法是用事實說話。于是,一場說走就走的參觀考察活動展開了,黃瓊君帶領貧困戶到吉陽區大茅村百香果園實地考察,讓他們知道種植百香果一畝*產量約2000公斤,*價格每公斤7元,一年至少一萬多元的收入,而且管理成本低、管理工作比較輕松。
雖然看到了種百香果的收益確實不錯,但部分貧困戶的思想還是放不開,在5戶貧困戶中,蘇良昌的兒子蘇平光就是不想種植百香果,讓打算將他們土地合成一片種植百香果的事情一度擱淺。
“一個地區的貧困戶要脫貧必須要有產業帶動,看好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落實好。”黃瓊君說,經過林明忠多次上門溝通,做思想工作,*后蘇平光終于松口了。
種植百香果已成主業
“其實那受村陽光充沛,土層深厚,非常適合百香果種植,而且百香果病蟲害少,容易種植。”黃瓊君介紹說,現在那受村種植的百香果收成好,這得益于他們有一個“秘密技術”,那就利用沼氣池的沼液滴灌,這對百香果來說是相當好的“營養液”。
在綠色滿園、掛果累累的基地里,黃瓊君帶著記者一邊參觀百香果,一邊介紹:“我們采取的模式是,貧困戶以土地入股種植百香果就可以拿到50%的分紅,在百香果園里打工每月能拿到3000元的工資,這樣就能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和產業化帶動。再加上百香果一年四季都有果可以采摘,可以讓貧困戶的收入不間斷。以前那受村人覺得種植百香果是副業,如今已經變成主業。”
那受村貧困戶蘇其文入股土地4畝,而且從去年9月起在百香果基地打工,每月3000元,工資收入已有24000元。“今年4月起開始有百香果上市,我們5人共拿到19500元,照這樣下去,相信未來的日子會越過越好。”正在基地里打工的蘇其文高興地說。
黃瓊君說,目前正在給那受村百香果申請“納壽”的商標,取那受村的諧音,賦予了那受村的生態文化。
由于有電商和采摘活動,使得那受村的百香果銷量攀升,目前還有貧困戶想要加進來,希望種植百香果發家致富。針對這種產業發展的好勢頭,黃瓊君表示,那受村百香果擴種和增加品種的工作已經著手進行中,將計劃擴大種植面積到60畝,同時將引進種植新品種“黃金果1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