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陽泉市平定縣柏井鎮將軍峪村的村民較往常更忙了。不久前,村里的平定縣源聚元農業專業合作社引進了4000只鵝苗,這是大伙兒增收的希望。將軍峪村黨支部書記王巨明說,靠著養殖蛋鵝、笨雞、貴妃雞、鴕鳥等,村子在去年底有36戶貧困戶摘掉窮帽。今年,他們將適度擴大養殖規模,讓更多村民鼓起錢袋子。
將軍峪村是我市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全村108戶23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8戶貧困人口84人。村里有耕地580畝,大多在離村較遠的山坡上,每到秋收,只能靠人把收獲的糧食從地里扛出來,再由三輪車拉回去。因為村中沒有學校,適齡青少年無法就近入學,近年來,大多數年輕人外出打工,只剩下一些留守老人,村里勞動力缺乏,發展滯后。
王巨明說,過去,將軍峪村人大多以種玉米為生,一畝地收益不到700元。于是,大伙兒將目光投向特色種植、特色養殖。2015年以來,依托平定縣源聚元農業專業合作社,村里栽種了柴胡、連翹、油用牡丹、小雜糧等,積極引導村民調整產業結構,收效良好。
繼續往將軍峪村深處走,山溝里傳來陣陣動物的鳴叫聲。指著幾間藍色屋頂的廠房和一個圍著柵欄的場地,王巨明說,那就是養殖場,占地500畝。建場之初,里面養著1000多只蛋鵝、35只鴕鳥、200只笨雞和500只貴妃雞。
緣何發展特色養殖?2016年,王巨明帶領村支“兩委”先后到吉林、山東、河北、江蘇等地,考察特色養殖項目。因為市場行情好、管理較簡單,回村后,合作社流轉村民土地,建起了規?;B殖場。
因為不了解土地流轉政策和養殖行情,一些村民有所顧慮。60歲的村民王樹清就是其中之一。他說,祖輩靠幾畝地討生活,把土地流轉給別人,將來一家人靠什么生活?對此,王巨明給他算了一筆賬——土地流轉后,王樹清家的三畝地每年能獲得1500元流轉費。此外,他還能在自家的責任田務工,按天領取工資。如果不缺工,一個月能掙1800元,怎么也比種地強。如今,一年過去了,王樹清不僅改變了看法,還逢人就說“土地流轉不賴,特色養殖挺好”。
“如今,蛋鵝已經從之前的1000只增加到5000只。”王巨明說,去年,將軍峪村與合作社簽訂了特色養殖扶貧產業協議,以“合作社+貧困戶+扶貧資金”的模式,吸納所有貧困戶。此外,合作社還與貧困戶簽訂了利潤分成協議和保底分成協議。2017年底,合作社兌現了承諾,貧困戶收益穩定增長,村集體經濟收入也成功“破零”。
鑒于特色養殖帶來的好處,今年王巨明打算適當擴大規模,帶著大家一起抱團闖市場。問及原因,王巨明坦言,此前他們在平定縣農委的幫助下建起了益農社,將來可以通過線上益農服務網和線下益農社結合的方式,銷售村里的小雜糧、藥材以及鵝蛋、雞蛋等。此外,他們還與我市驛拓電子商務產業園建立了網上銷售平臺,拓展農產品銷路。
除了擴大養殖規模,將軍峪村還計劃在養殖方式上做文章。王巨明說,他打算加入反季節鵝業聯盟。“一般情況下,市場上一枚鵝蛋賣5塊,如果是反季節銷售,一枚*少能賣6塊,價格高的時候還能賣到9塊。”王巨明說。如今,想到村子未來的發展,王巨明充滿了動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