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濱州市農機局獲悉,今年全市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為1.27億元,將采取自主購機、先購后補、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戶)的方式實施補貼。
2018-2020年,我市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按照“立足大農業,面向現代化,發展新農機”的戰略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兩全兩高”農機化發展。一是突出戰略重點,全力保障發展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需求,為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堅實的物質技術支撐;二是堅持綠色生態導向,大力推廣節能環保、*高效農機裝備,促進農業綠色發展;三是推動科技創新,加快技術先進農機產品推廣和數字化應用,提升農機作業質量;四是推動普惠共享,推行補貼范圍內機具敞開補貼,加大對農業機械化薄弱地區支持力度,促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切實增強政策獲得感;五是創新組織管理,著力提升制度化、信息化、便利化水平,嚴懲失信違規行為,嚴格防控系統性風險,保障政策規范廉潔高效實施,不斷提升公眾滿意度和政策實現度。
與前兩年比,今年至2020年,我市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變化。在機具范圍上確定為14大類30小類61個品目,總體比去年增加了3個大類,減少了5個小類7個品目,增加了玉米籽粒收獲、旋耕機、旋播機、糞污固液分離機等幾個農業生產發展急需和農民需求量大的機具品目;對納入全省補貼范圍的產品限制門檻進一步放寬,為農民群眾提供了更寬的選擇余地;對保證我市主要農作物生產所需機具和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機具實行優先補貼、應補盡補。從今年開始將補貼對象明確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并把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進一步細化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企業和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同時,明確購機者自主向當地農機部門提出補貼資金審領事項,不再僅限于戶口所在地。對中央農機購置補貼總體上實行定額補貼,補貼額原則上依據同檔產品上年市場銷售均價比例不超過30%測算;在享受補貼控制上,不再對購置補貼機具臺套總量進行限制,規定每年每戶農民享受補貼資金*上限為100萬元,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享受補貼資金*上限為500萬元,進一步提高了農民享受補貼的額度。
為嚴格規范操作,進一步提高服務交通,今年我市在全市范圍內推廣使用手機APP開展補貼申請、機具核驗,同時鼓勵探索補貼機具“二維碼”識別管理,提高政策實施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廣在購機集中地或當地政務大廳等實行補貼辦理“一站式”便民服務模式,及時高效為購機者辦理補貼手續;不斷提高資金撥付效率,切實減輕購機者資金壓力;將部省規定要求應公開的補貼信息全部及時、準確公開、公示到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