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政策法規 > 內蒙古通遼多措并舉助“糧改飼”落地
內蒙古通遼多措并舉助“糧改飼”落地
農業網   時間:2018/5/18 10:34:00  來源:央廣網  閱讀數:415

  糧改飼,是指一些地區從種糧食為主轉變為種植苜蓿、青貯玉米等飼料,將單純的糧倉變為“糧倉+奶罐+肉庫”。作為全國*的農畜產品基地,內蒙古通遼市積極響應號召,在畜牧業發達的地區推進“農牧結合”“為養而種”,大力發展以科爾沁肉牛產業為重點的草食畜牧業,提出到2020年全市青貯飼料基地穩定在450萬畝以上。

  在“糧改飼”的過程中,不少農戶因為青貯種植和肉牛養殖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糧改飼”的好處也慢慢被農民熟知。但與此同時,“糧改飼”中的一些問題也慢慢暴露,“糧改飼”的推進速度也變得緩慢。

  邰立虹是通遼市科左中旗敖包蘇木的一名種養殖大戶。2014年,在當地政府的號召下,他由一名玉米種植戶轉變成為一名青儲玉米、飼料玉米種植戶。現在,邰立虹種了50畝青貯玉米,養了40頭牛,種養殖協調配合,養的牛都膘肥體壯。

  春耕時節,大風呼嘯,邰立虹的頭發和臉龐被刮的臟兮兮的,全身上下都是沙土。盡管如此,談起“糧改飼”,他的勁頭卻很高。邰立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養殖黃牛每頭能賣8000元,種植青貯玉米后,每頭牛的養殖成本可以節省2000元,這樣一來,養殖黃牛的利潤非常可觀。

  在內蒙古通遼,像邰立虹這樣因為“糧改飼”實現致富的人不在少數。今年,邰立虹打算全身心投入到“糧改飼”的懷抱中,為此,他還投入100萬元,建起了專業的牛棚和青貯倉庫。看著邰立虹的生活越來越好,村里的其它村民也開始學習,不過,進行“糧改飼”需要買牛犢和包田地的啟動資金,這成了很多人難以逾越的絆腳石。

  既然不能養牛,那么只改種青儲玉米能不能增加收入呢?記者調查發現,不養牛只種青貯,并沒有那么容易實現。由于青貯玉米收割時間有限,無法長期儲存和長途運輸。因此,農戶想把自己種植的青貯玉米賣到距離較遠的旗縣幾乎是不可能的。目前,內蒙古地區的青貯玉米種植基本還處于“自產自銷”階段。

  另外,內蒙古通遼市能夠大量收購青貯玉米的企業也非常有限,在通遼市科左中旗,科爾沁牛業養殖分公司是當地為數不多的大型青儲玉米收購企業。負責人吳·額爾德木吐告訴記者,他們每年要收購5噸左右的青貯玉米,主要是從附近幾個村的500戶村民手里收購而來。他坦言,如果種植地區距離較遠,或者種植形不成規模,他們都不會考慮收購。

  種植形不成規模,企業就不愿收購,企業不愿收購,農戶也不會規模種植。“糧改飼”似乎陷入了一種死循環。對于這個問題,內蒙古通遼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張建華給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認為,解決矛盾的關鍵還在于青貯玉米的收購企業是否足夠,分布是否均勻。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應該注意到這一點,重點對能夠消化青貯玉米的企業進行招商引資。

  雖然“糧改飼”推進有些緩慢,“糧改飼”的規模化也尚需時日,但是,好的東西總會被人認識到。張建華認為,未來種植戶對青貯飼料的認識還會進一步加強,總體來說,“糧改飼”的發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