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河南省“三農”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河南省“三農”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農業網   時間:2018/5/22 9:35:00  來源:河南日報  閱讀數:373

  河南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河南省統計局共同發布了“河南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河南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共調查了1962.75萬個農戶、4.87萬個村、1822個鄉鎮。本次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6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6年度。

  現代農業發展成效顯著

  近十年來,河南省農業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全省糧食總產量在2006年突破1000億斤的基礎上,于2011年和2015年分別邁上1100億斤和1200億斤兩個新臺階。

  河南省農田水利條件得到改善,開創農田水利事業發展和農田水利建設的新局面。2016年末全省能夠正常使用的機電井和排灌站比2006年末分別增長12.6%和62.6%,能夠正常使用的灌溉用水塘和水庫數量合計增長23.5%,可灌溉的耕地面積占實際耕種耕地面積的比重達到76.5%。

  農業機械化水平有較大提高,2016年末河南省擁有大中型拖拉機47.35萬臺,比2006年末增長2.4倍;聯合收獲機16.06萬臺,比2006年末增長33.9%。三大主要糧食作物機械化均達較高水平,小麥機耕、機播和機收率分別為98.4%、95.1%和98.3%。

  設施農業發展迅速,2016年末河南省溫室占地面積14.04千公頃,比2006年末增長2.2倍;大棚占地面積53.98千公頃,比2006年末增長87.6%。

  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是現代農業建設的主導力量,河南省著力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大量涌現。2016年末全省農業經營單位達12.42萬個,比2006年末增長6.4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從無到有快速發展,2016年末河南省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6.02萬個,家庭農場達1.3萬個。

  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

  河南省不僅在現代農業建設上取得顯著成就,近十年來,河南省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努力提升農民群眾幸福指數,全省在農村面貌和環境方面也得到了全面改善。

  2016年末通村主要道路為水泥路面的村所占比重為84.5%,比2006年末提高49.7個百分點。河南省*的村實現通電和通電話;86.9%的村安裝了有線電視,提高44.2個百分點;通寬帶互聯網的村已達到96.6%的高水平。

  2016年末河南省開展旅游接待的村占比為2.7%,比2006年末提高1.3個百分點。農村電商由無到有,2016年末全省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的村超過兩成。超過2500個規模農業經營戶和接近2000個農業經營單位通過電子商務銷售農產品。大量返鄉下鄉人員在農村創業創新,為農村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住房條件明顯改善

  據城鄉住戶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河南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697元,比2012年增長46.9%,年均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8.0%。十八大以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速比城鎮居民高1.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差距擴大的趨勢成功實現逆轉。2016年末99.8%的農戶擁有自己的住房。其中,擁有商品房的農戶達125.94萬戶,占全部農戶的比重為6.4%,而10年前很少有農戶購買商品房。

  十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三農”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令人矚目。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河南省*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在“三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點和難點也在“三農”,鄉村振興任重道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