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翅濱藜是一種荒漠牧草,在記者手機里也是一個人的微信名字。這個人叫王立中,是北京市第九批援疆干部,現擔任中共和田地委副秘書長。
“我今年育了10萬株四翅濱藜苗,只要貧困戶愿意種植,我都愿意送苗、送技術。”在視頻通話中,王立中手托幼苗解釋,“為什么叫四翅濱藜呢,因為這兒有四個翅。我希望它能成為帶動農牧民致富的翅膀。你別看它現在這么小,長大以后,有一人多高,寬兩米左右,而且非常茂密,是一種多年生、準常綠的優良飼料灌木,在沙漠上能夠保持旺盛生長,特別是蛋白質含量也比較高,適合做牛羊的飼草,可以破解和田農牧民發展養羊面臨的飼草問題,可以讓茫茫沙漠不斷變成生態牧場……”
今年48歲的王立中是第二次申請來和田開展援疆工作。八年前,王立中作為北京市第七批援疆團隊的一員,*次來到和田參加援建,擔任北京援疆前指產業合作部部長。
王立中在調研中發現,和田地區維吾爾族老鄉有從事畜牧養殖業的歷史傳統,但多年來,飼草短缺問題始終是制約當地農牧民發展養羊業的*瓶頸。
在調研洛浦縣一個農業觀光園時,王立中看到北京援疆干部高同雨種了一小片耐干旱、耐鹽堿的飼草,名叫“四翅濱藜”。他馬上割了一些枝條,親自到周邊不同農戶牛羊圈里進行試喂,果然不錯。兩人一商量,和田沙漠占了近一半,在沙漠里種植豈不更有價值?又能改良生態,又能生產牧草。于是他們決定共同推動四翅濱藜在沙漠的引種試驗。
2014年6月,北京援疆前指在和田縣沙漠腹地、墨玉縣喀瓦克鄉的重度鹽堿地進行了四翅濱藜上千畝的規模種植。
試驗證明,四翅濱藜非常耐干旱炎熱,完全能夠適應沙漠嚴酷的自然環境,在沙漠中種植推廣具有很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鹽堿地種植,還具有比較明顯的土壤改良效果。四翅濱藜可能是目前在和田地區沙漠中種植成活后,能夠在長年不澆水的環境下,*能保持旺盛生長的人工植物。
2016年5月底,王立中為了驗證四翅濱藜的飼料價值,在幾個大學同學的資助和家人的支持下,在墨玉縣四翅濱藜鹽堿地改良試驗基地搭建簡易羊圈,開展了四翅濱藜公益養羊產業脫貧試驗。“從開始的100多只羊,現在已經繁育快到300只了,四翅濱藜作為養羊的主飼草完全可行。”王立中說,大約30多株四翅濱藜能支撐一只羊的基本飼草,如果一戶能種植300多株,就能解決多養10只羊的飼草問題,加上原有其他收入就基本脫貧了。
王立中說,和田地區適合種植四翅濱藜的沙漠面積很大,至少有上億畝。目前,團隊已在沙漠上開展四翅濱藜無水種植試驗。“如果試驗能夠成功,不需要推平沙包,不需要鋪設滴灌,每畝種植成本會降到1000元左右。如果長好了,一年之內可至少收割兩次,一畝地能產青干飼草3.5噸左右。”
“現在沙漠種植飼料灌木四翅濱藜技術和模式已基本成熟,只要沙漠邊緣的貧困村貧困戶愿意種植,我們就在技術上給予支持。”王立中說,“我們*近在一些貧困村貧困戶開展不同種植模式的推廣試驗。”王立中的團隊和駐村干部幫助洛浦縣恰爾巴格鄉其乃巴格村貧困戶買買提·尼亞孜家在庭院邊邊沿沿、犄角旮旯兒‘見縫插針’式種植了將近300株。尼亞孜一家十分感激王立中和駐村干部幫助她家解決養牛羊飼草問題,拿出了當地的水果和地道的酸奶子招待王立中他們,通過翻譯,高興地說,“等‘養羊樹’長大了,她家要多養羊,脫貧就有指望了。”在墨玉縣托胡拉鄉英堯勒村進行種植時,女村民阿依古麗發現沒在她家的地里種植,積極懇請王立中和援疆干部給她家也種植“養羊樹”,她說,“想通過種樹多養羊脫貧。”
王立中說:“我的微信名字改成‘沙漠四翅濱藜’,就是希望能和它一起,實現沙漠變綠洲、脫貧奔小康的夢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