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說這里是養豬場,*眼所見還以為就是一座風情小鎮呢!”
把“養豬場”誤認為是“風情小鎮”,這中間該得有多大的“誤會”!凡是到過剛剛完成部分場區建設的龍江牧原農牧有限公司參觀的人,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盡管身在養殖場,卻幾乎聞不到任何異味。這里真的是在養豬嗎?站在監控系統前,可見豬舍里,身材健碩的種豬們,悠哉地喝水進食;走在園區里,身著統一制服的年輕人們,精干活力,自信洋溢;來選種豬的客商們,坐在潔凈溫暖的小屋喝著咖啡,透過玻璃看豬“走秀”,別有一番滋味……
牧原集團是我國*的全自養生豬生產商,擁有下屬公司110余家,2017年實現生豬出欄723.7萬頭,所屬上市公司牧原股份總市值達600多億元;然而,比起這些數據更讓集團員工自豪的是企業戰略擴張的規模與速度。員工們坦言,要是有機會到東北,一定要去黑龍江齊齊哈爾看龍江縣的“牧原”,看一看他們在這氣候極度寒冷的地域,是怎樣創造了3個月就建成投產的奇跡。
“再給我們幾年時間,這里將建成集自主研發、生態農業、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生豬屠宰、有機肥加工為一體的生豬養殖工業化基地,并成為區域帶動能力、示范能力*強的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龍江牧原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鵬飛和記者談起在龍江縣的發展布局,語調慷慨激昂,眼里流露出十足的信心和堅定。
不到30歲的李鵬飛,講著一口河南版的普通話,一談起豬就停不下來。這位生長在牧原創業地河南內鄉的高材生,在龍江子公司成立前就來到這里做籌備工作,一干就是一年多。“不來不知道,一來卻是耳目一新,這里的投資環境確實很好。”李鵬飛對龍江縣當地給予項目的支持記憶猶新:流轉土地,鄉村干部和你一起不辭辛苦;所選場址進場道路路面窄不利于生產,地方政府就免費為你加寬基礎路面,并確保施工場地路通、電通、水通;為了保證道路通達安全,縣政府按省道標準無償給企業專修了一條3公里的油路;無論是養殖場、飼料廠、無害化處理中心,建設前,縣里都會在*短時間內把一切手續辦好交到企業手中……市委常委、龍江縣委書記王兆憲在全縣干部大會上明確要求:各部門全力支持牧原發展。全縣上下真正把這一要求落到了實處。正是由于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牧原才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建成部分場區并實現裝豬生產。建設速度的背后,凝聚的是牧原人的心血,更凝聚著龍江縣地方黨委政府用積極作為、善于作為的品質而營造出的良好政商關系。
想當年,“投資不過山海關”這一投資圈的地域歧視、唱衰之音困擾著東北地區。如今,在李鵬飛看來,“投資不過山海關”早已成過去時。“東北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營商環境在持續改善,我們集團之所以選擇在龍江縣建設生豬產業化項目,就是看中了這里獨特的生豬養殖優勢:地處世界公認的黃金‘玉米帶’,而且這里的大氣、水質等生態環境優良,氣候冷涼,與南方高溫高濕環境相比,動物疫病發生幾率低。更重要的是,這里發展生豬養殖業的政策環境好,好的項目一定會在這里造福于民并贏得良好回報,我們有信心把這里以及全東北建設成牧原重要的生豬生產基地,通過完善的生豬產業鏈,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李鵬飛如是說。
作為國家的大糧倉、中央大廚房、優質綠色食品基地,齊齊哈爾市有著廣袤的土地和飼料資源,如何利用好這些優勢在現代畜牧業轉型發展上打翻身仗,至關重要。如今,龍江牧原農牧有限公司的橫空出世,無疑將在未來規模化養殖、生態循環、高效利用上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為齊齊哈爾市現代畜牧產業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眼下,經過前期緊張建設,龍江牧原農牧有限公司已完成建設養殖場區3座、病死豬無害化處理中心1處,累計完成固定投資4.99億元,年可出欄育肥生豬30萬頭。今年,企業計劃再開工一批養殖場,目前籌備工作已經就緒。未來幾年,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投資總額30億元,建設生豬養殖場20座,詞料廠工廠2座,有機肥廠2座,病死豬無害化處理中心2處,項目建成達產后,年可就地轉化糧食60萬噸,出欄育肥生豬達200萬頭,實現銷售收入64億元,提供就業崗位4000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