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體驗式旅游,現在已經成了在鄉村創業的一大流派。從原來一家一戶各自為戰的農家樂,到現在群策群力的旅游新模式,確實行業的發展水平在提高。不過,要仔細論起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搞得好。有人總結出了十種鄉村旅游的失敗案例。
看了這些失敗案例,反而能從中找到成功的經驗。
在這十種案例當中,包括了太高大上、太整齊劃一、主題內容雷同這三種。而這三種可以歸為一類,就是過于隨大流跟潮流。旅游事業需要有主題、有特色。而所謂特色,一個人有,那是特色。十個人有,那是潮流。所有的人都有,那就沒有任何意義。哪怕風格再高端,服務再全面,沒了特色,也會讓人覺得缺了一大塊。
而第二類的案例就是對自身要素挖掘不足。具體來講,就包括傳統文化挖掘不夠、忽略了現代文化的培育與開發、鄉村“原味”不夠、不懂傳播鄉愁。現在喜歡講究鄉情鄉愁,讓人感受到鄉村當中和游客的那種心靈上的契合。而要實現這一點,首先得對自己的鄉村文化特點進行深度挖掘,然后與現代化的技術、現代化的管理相結合,通過新方式來把鄉情鄉愁傳遞到游客心中,這才算是服務到位。一個環節做不好,整個產業鏈都受影響。
第三類則是沒有把鄉村旅游和人要素結合起來。比方說,沒有招納人才、整個開發與村民無關、忽視軟環境治理。歸根結底,旅游是個關于人的生意,出發點、落腳點都是人。要讓游客過得舒服,還要讓當地人分享旅游成果,提升生活質量,這才算是把鄉村旅游的生意做到位。
反過來看,咱們從這些失敗案例當中看出了什么更好的發展方式呢?我覺得至少有這么幾點。
首先,鄉村旅游不是攤大餅,一切都要以文化風光特色為出發點。小而美的發展方式值得重點考慮。小,意味著情感親近,服務到位,可以個性化定制。而這樣的精細化運作,就能帶來美好的效果,*終產生良好的效益。
接下來,要讓產業環境和居住環境相結合。大家來鄉村旅游,想看的是真正的好日子,鄉村旅游的原本思路也就是讓鄉村風光成為旅游產品。而旅游則反過來推動生活變得更美好。所以,人、景、文化都要真,而各種真實的美好事物交織在一起,就是鄉村旅游的核心競爭力。
同時,請進來走出去是必要的,鄉村旅游需要辛勤創業,更需要努力思考,利用好本地和外地人才的智力資源,鄉村旅游才能有充分的保障。而在事業成功的基礎上,還能繼續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環。
總之,鄉村旅游是個細致的事,小處著眼、細處著手,先質量、后規模,這樣的思路,應該是一種值得探索的模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