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遠市連州市西岸鎮河田村的連州市現代化農業生產示范基地,11個人圍著一臺全自動播種機,他們按照各自職能,放置培土、注入種子、滾動裝盒……*下來,能夠育種600斤。而且是在室內操作,工作量少,又避免了日曬雨淋。
“如果是人工,1人1天*多1斤,更別說要先去整田等勞累活了。有了這臺機器,效率整整提升了10倍。”務農50多年,68歲的連州市西岸鎮河田村老農許來明對這臺全自動播種機充滿敬佩。
全自動播種機,是這個示范基地眾多先進設備中的一個。濕溫調控器、水肥一體化設施、農業生產智能數據采集控制系統——基地里,這些“高大上”的現代化農業設備應有盡有,水、電、路、渠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呈現出一幅充滿現代氣息的新型農業畫卷。
“2017年底,示范基地建設正式完工,2018年年初開始投入生產。”承接該項目的連州市連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連正公司”)總經理陳洪輝說,基地產出的蔬菜,畝產量和利潤比傳統生產模式高30%,人力成本則降低了五成。
2016年,廣東省下達了省級現代農業“五位一體”示范基地項目建設計劃,目標是實現示范基地對粵東西北部地區76個縣(區、市)全覆蓋。連正公司是連州市*一個承接該項目的企業。
僅僅投產不到半年,示范基地的效果已顯現出來,預計基地每畝年收益比傳統農田增加1.5萬元!“目前奎池村委會正在按照河田模式打造現代農業基地,目前基礎設施也已做好,開始著手播種了。”西岸鎮黨委委員黃寧金介紹。
這個以“五位一體”(機械化、科技化、標準化、信息化、專業化)為目標的示范基地,已成為連州現代農業的樣板區,在連州探索振興現代化農業上邁出了新的步伐。
不過,由于示范基地僅僅一個,帶動面還不夠廣,科技人員(技術)的不足,以及巨大的資金投入,讓不少農業企業望而卻步——如何克服這些現實瓶頸,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連州仍然任重道遠。
探路??
解放勞動力 一個人可管理30畝地
在河田村的省級現代農業示范點的大棚內,68歲的老農許來明一人掌管著30畝地的灌溉作業,他擰下開關,自動噴淋系統就會“緊張有序”地作業,然后他只需巡邏檢查即可。“以前要肩挑手抬,現在有了自動化設備,工作輕松多了。”許來明很滿意。
原本這部分需要人力操作的工作,現在由現代化的農業設備取代,大大解放了基地的勞動力。
“如果用人工淋水作業的模式,一個人**多可以完成一畝地,現在使用噴淋系統后,一個人就可以管理30畝地。”連正公司總經理陳洪輝說,原本的這部分勞動力可以分配到其他生產環節,大大節省了成本,提高了基地的生產效率。
在當前人工薪酬越來越高,工人越來越缺乏的情況下,采用現代化的生產設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在基地上務工的都是50后、60后,年輕的勞動力很少,如果沒有這些現代化的農業設備,很難滿足規模化生產作業要求。這也間接減輕了基地的勞力成本”。
比如播種。11個人負責服務一臺全自動播種機,放置培土、注入種子、滾動裝盒。*下來,他們能夠育種600斤。“如果是人工,1人1天*多1斤。有了這臺機器,效率整整提升了10倍。”務農50多年的許來明說。
陳洪輝坦言,如果沒有這些現代化農業設備,他連2000畝都不敢承包,“現在有了這些現代化設備,5000畝我都敢做。”
這個現代化農業示范基地總投資600多萬元,其中上級資金400萬元,企業自籌200萬元,于2018年初正式投入生產。
“*批四九菜心有近5萬斤,畝產高達1500斤,比傳統種植方式的產量提高三成,實現一個月一批的生產速度。”陳洪輝說,特別是生產周期減少五六天,一年下來就能多產兩造,“菜心全部銷往廣州江南農產品市場,利潤可觀。”
不僅如此,現代化的種植技術可以大大降低生產過程中的風險。
“傳統的露天種植模式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容易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嚴重時會帶來巨大損失。” 陳洪輝說,即使是傳統的大棚種植,也十分麻煩,早晚都需要人工作業才能夠保證棚內的溫度適宜,現在采用現代設備后,重要的生產環節基本可以實現自動化,規避了風險。
成效??
節約成本提高產量 基地每畝年收益增加1.5萬元
除了設備,技術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連正公司從2006年成立至今,憑借雄厚的技術和資金優勢,以品牌開拓市場為特色,大力推進農村產業化發展。
此次承接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建設運營,陳洪輝直言公司還是面臨著新的挑戰。“比如在技術方面,我們在菜心種植過程中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問題,就得請省里的農業專家前來幫忙解決。”
挑戰恰恰是機遇。陳洪輝說,承接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后,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省有害生物預警防控中心會全程提供技術支持,及時了解基地建設和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
“這對于我們來說也是*難得的學習機會,示范基地的建設過程以及現代化農業的生產技術都是一種積累,形成了成功的模式和技術體系后,今后可以輻射帶動到公司的2000畝生產基地。”陳洪輝表示,目前基地30畝現代化大棚種植只是一個小嘗試,如果生產效益好,他會繼續擴大生產規模。
“河田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的帶動作用是十分明顯的。”西岸鎮黨委委員黃寧金說,在河田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的帶動下,鎮內有不少地方躍躍欲試,嘗試要走現代農業的新路子。
不僅如此,這個以“機械化、科技化、標準化、信息化、專業化”為目標的現代農業“五位一體”示范基地,已經漸漸成為了連州的現代農業樣板區,在連州探索振興現代化農業上邁出了新步伐。
有了上級資金和院校技術的幫扶,目前該基地運作正常,收益可觀。“運用現代技術后,人力節省五成、產量提高三成、一年多產兩造,按照目前菜心售價2.6元每斤的情況估算,一年下來,基地每畝的收益比傳統農田增加1.5萬元。”陳洪輝說,這就是現代農業和傳統農業的*差別。
縱深??
基地模式如能推廣 必成振興連州農業的發動機
在全市干部大會上,市委書記歐國偉提出,2018年連州市要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加大農業品牌創建力度,深入推進農業“三品”工程,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動“連州菜心”“東陂臘味”等農產品進一步做大做強。
現代農業如何發展?特色農產品如何做強做大?農產品如何實現深加工,如何延長產業鏈?在廣袤的連州農村地區,要想在全域內*性解決這些問題,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從西岸鎮河田省級現代化農業生產示范基地的建設和生產歷程來看,其示范和帶動作用明顯,這恰恰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如果再加以推廣,這不失為解決連州現代農業發展問題的“一劑良藥”。
目前,該基地的良種覆蓋率達*,全面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控,確保農業科技貢獻率達70%以上,輻射帶動整個連州市的蔬果標準化生產。項目進一步推動了蔬菜無公害化、綠色生產,全面提高蔬菜品質,單位土地面積的利用率和產出率顯著提高,增加農民收入。
不僅如此,連正公司還成立創業培訓基地,通過舉辦農家課堂,采取集中培訓、個別輔導的方式,培訓來自各地的農村黨員群眾,增強了農村黨員群眾的創業意識,提高了創業技能,在示范點建設項目的技術人員中,大部分就是從日常培訓中掌握技術的當地群眾,示范帶動效應明顯。
“連州現代化農業發展將以打造區域農產品品牌建設為抓手,從生產端供給側發力,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發展富硒功能農業、觀光旅游農業產業、休閑農業、水果產業、蔬菜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以農業產業園區籌建為平臺,積極開展農業項目招商引資工作。”連州市科農局相關負責人說。
下階段,連州市將加快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用工業化的思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一村一品、多村一品”規?;l展,鼓勵企業進入農業領域,開發特色種養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
2018年,連州力爭申報廣東省*產品1個,省、市重點農業龍頭企業2家,綠色食品認證1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3個。
記者觀察
山區發展現代農業 資金和技術是*短板
一直以來,粵東西北地區的農業發展較為滯后,模式較為傳統,現代化農業先行先試的地區很少。主要面臨的問題是現代化要素投入不全、農業經營主體輻射示范帶動效果不強、設施裝備發展滯后等等。連州也不例外。
在當下,發展現代化農業無疑已成為連州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所在,也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更是實現連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展現代化農業,連州有底氣。作為“中國長壽之鄉”,連州生態優良,所產農產品品質優良、聲名在外。正如清遠市長黃喜忠前來調研時所說:“連州的農業發展態勢良好,連州菜心、水晶梨、油茶、瑤土豬等農產品都是珠三角地區市民夢寐以求的產品。”
從區位上看,清連高速、二廣高速的相繼開通,讓連州融入了珠三角3小時生活圈;電商的發展,則讓銷售距離無限縮小。特別是,連州的旅游迎來了蓬勃的發展,2017年接待游客達900多萬人次。鄉村旅游的日趨火爆,為提升連州農產品知名度、拓寬銷路,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但短板也不容忽視。連州的特色農業存在大而不強的弊病,多數農產品經營仍以淺層的買賣關系為主,缺少加工、流通環節的轉化增值,產業鏈條短,農業綜合效益不高。
不僅是特色農業,在連州全域內,各鄉鎮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但是,由于生產資料和生產模式落后,現代農業的發展一直停滯不前。
如何突破這個農業發展的困局,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要以項目引進和建設為重點,突出抓好工業和現代農業。”在2018年3月召開的全市干部大會上,連州市委書記歐國偉提出,2018年連州要在鄉村振興發展中繼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旅游與現代農業和美麗鄉村的融合發展,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加快振興現代化農業。
市長江紹勇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激發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大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帶動城鄉融合發展。
作為農業大鎮的西岸,鎮內的省級現代化農業生產示范基地無疑是一個“破局之舉”。
從目前來看,基地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特別是節本增收效果明顯。
不過,面臨的問題也不少。陳洪輝認為,首先是技術,雖有院校提供支持,但我們基地里還是缺乏掌握先進技術的人才。畢竟,如果遇到突發情況,遠水救不了近火。
其次是資金?;乩锏母呖萍荚O備投入不下100萬元,如果沒有上級資金支持,山區的農業企業很難具備這樣的資金支撐。
另外還有就是品種問題。陳洪輝介紹,目前基地剛剛開始試產,成功的品種僅有四九菜心一個,多元化開發品種還有待摸索,期望農業部門能在這方面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支持。同時,由于示范基地僅僅一個,帶動面還不夠廣,影響力還不夠大,形成規模還有待時日。
如何克服這些現實瓶頸,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連州仍然任重道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