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業綠色發展已成為主旋律,在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支持下,高毒高殘留農藥產品逐步退出市場,化學農藥趨向減量施用,對環境友好的生物農藥成為業界新寵,發展潛力凸顯。
盡管喊了多年“生物農藥的春天來了”,實際卻是生物農藥仍在“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中艱難突圍。如何突破發展制約,更多更好地推廣應用?
1、找準定位
談到生物農藥的發展現狀,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副會長栗鐵申在致辭時表示,多年來,生物農藥在艱難中求生存、困境中謀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叫好不叫座”的難題正在緩解。當前,農業正向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新形勢帶來了新機遇,業界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加快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和科普宣傳。“需要注意的是,發展生物農藥并不是要完全替代化學農藥,二者應該走中西醫結合的路子,要正確地加以宣傳和引導。”
對于生物農藥,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副所長、著名生物農藥專家邱德文用“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來概括——它既有化學農藥無可比擬的優勢,可以解決農產品農殘超標、污染環境的問題,還可以減少抗藥性,對病蟲害治標更治本,有利于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但同時也存在見效慢、成本高、適用范圍窄、技術要求高等制約因素。
邱德文認為,對于生物農藥的定位和認知要有所改變,不應該單純地與化學農藥比防效。因為生物農藥主要應用于提前預防,將病蟲害控制在經濟閾值以下就可以,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將病蟲害殺滅。而且生物農藥有自身的優勢,如土傳病害用化學農藥很難防治,用生物農藥則有很好的效果。他還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說化學農藥是“救火隊”,生物農藥發揮的則是“維穩隊”的作用,做到“有蟲不危害、有病不成災”,即已達到防治目的。
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生物農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邵振潤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生物農藥和化學農藥各有所長,并不對立,發展生物農藥并不是要排斥化學農藥,二者的關系應該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共同助力于病蟲害防控和農業綠色發展。他同時表示,生物農藥極具發展潛力,要增強對生物農藥的自信,這一點引發了多位業內人士的共鳴。
2、找對市場
雖然潛力很大,但生物農藥推廣的困難也不小。多年來,生物農藥一直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如何破解?找準市場很關鍵。
江蘇省農業委員會副巡視員唐明珍在介紹江蘇省推廣綠色防控和生物農藥的經驗時表示,生物農藥在果菜茶等經濟效益高、產品價值高的農產品和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比較高的地區更易推廣應用。
河南省濟源白云實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方分分告訴記者,公司生物農藥產品主要是出口,但近年來在國內的市場也穩步增長。在病蟲害發生比較單一、已經產生較強抗性的地區,如新疆的棉花、上海的蘆筍、華南的菜心等作物上,生物農藥都有發揮的空間。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徐常青指出,當前有機產業發展迅猛,亟需大量、真實、有效的農業投入品。在有機產業特別是有機中藥材生產上,生物農藥大有用武之地。
另外,幾位專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到,生物農藥產品的質量有待提升。農業農村部連續三年抽檢結果顯示生物農藥產品質量堪憂,近乎一半的產品不合格,隱性添加化學農藥成分問題突出。這導致部分應用生物農藥產品的企業,其出口的農產品因農殘問題被退貨甚至是取消有機農業生產資格。
“現有的投入品已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要,甚至已成為有機農業生產中的主要風險因子和產業發展瓶頸。”徐常青指出,新版《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中,獲證產品的認證委托人如有違規使用禁用物質等情況,認證機構5年內不得受理該企業及其生產基地、加工場所的有機產品認證委托,違法成本極高。他呼吁,農藥企業不要在產品中添加隱性成分,害人的同時,也會使企業無法翻身。
“生物農藥發展提升產品質量是硬道理。要通過篩選安全高效的活性成分、改進加工工藝,杜絕添加隱性化學成分,做真正的品牌生物農藥。”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藥效評審處副處長王曉軍如是說。
3、加強推廣
如何推進生物農藥更好更快發展,不少專家建議將生物農藥納入整個技術體系中協同推廣應用效果更好。
江蘇相關企業總經理孔維寶認為,生物農藥屬于綠色防控體系中的一個環節,生物農藥的研發、生產和應用技術需要放在綠色防控體系這一大背景下才能得到廣大農戶的青睞。要加強技術指導,加強生物農藥與高效低毒化學農藥的協同推廣應用。同時,加強生物農藥的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拿出質量過硬、效果較好、價格親民的產品。
邱德文也建議,要從單一用藥向綜合解決方案轉變,將生物農藥進行配套集成推廣,比如,施用白僵菌減少各類土壤害蟲及蚜蟲基數,施用木霉菌減少重茬導致的土壤病菌;在作物苗期、花期、幼果期,通過噴施阿泰靈等植物免疫技術提高作物抗病性;利用海洋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防治病害,藜蘆堿、苦參堿防治蟲害以及在大棚釋放草蛉、瓢蟲、捕食螨、赤眼蜂等害蟲天敵。針對作物制定出系統的防治方案來綜合治理,從而達到治標又治本的目的。
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方福平建議,一方面要簡化生物農藥登記手續,加快生物農藥新產品登記與推廣,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新品種、新類型研發,提高藥效和穩定性。另一方面建議加大補貼力度,優先扶持糧食作物以及果菜茶優勢產區的新型經營主體和品牌基地,創建一批生物農藥的示范基地;加大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建設,提升品牌效應,有效引導農民自覺采用生物農藥。
“解決叫好不叫座,必須提高生物農藥的科學使用水平。”方福平說,可以借鑒日本、丹麥等國經驗,制定農藥使用指南和“生態農民”資格認定標準(例如使用生物農藥占比超過50%)。農民取得該資格后可享受政府出臺的各項優惠、扶持措施。同時要采取多種形式宣傳普及生物農藥的優點和使用技術,促進推廣應用。
唐明珍表示,加快生物農藥推廣,需要多方支持,共同發力。江蘇將進一步強化項目支持和技術支撐,提高對生物農藥應用的集聚扶持力度,重點扶持果菜茶優勢產區的新型經營主體、品牌基地,大范圍推廣應用生物農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