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版圖的東北角,有一塊翠綠的地方,被稱之為“中國之肺、巴山之心、萬水之源、養生之地”,那就是境內盡是高山深谷、森林覆蓋率達63.5%的萬源市。
萬源因特殊的地理環境,工農業生產缺乏先天優勢。但萬源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要使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唯有立足生態資源,從保護生態的前提出發,掘金“生態+”。
而今,萬源已納入國家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建設。當地政府在布局產業時,無不以生態為核心,提出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工業的發展理念。今年,萬源市提出了“脫貧攻堅”和“綠色崛起”兩大核心任務,要將萬源建成“秦巴生態康養旅游文化名城”。
綠色資源就是潛在金庫
萬源生態旅游資源豐富,有*自然保護區花萼山,有國家地質公園八臺山,有溫泉度假勝地龍潭河,有休閑避暑勝地魚泉山、長洞湖,有“大巴山*漂”和“漢江*漂”兩大*漂流旅游品牌,有石冠古寺、觀音幽峽、巴王溶洞等特色生態旅游景點……提起這些,萬源人如數家珍。
面對這些優良的生態旅游資源,萬源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將旅游產業打造成全市先導產業的總體要求,著力打造重慶、西安等環秦巴地區大城市的生態休閑旅游“后花園”,把萬源建成四川東北部的“旅游門戶”。
以建設“秦巴生態康養旅游文化名城”為抓手,萬源鼓勵開發了一批集生態康養、體驗觀光、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態休閑旅游項目。目前已建成鄉村旅游示范鄉鎮7個、鄉村旅游示范村6個、星級鄉村酒店11家,推出了10條鄉村旅游自駕游線路。
萬源的青山秀水還孕育了茶葉、野生獼猴桃、核桃等土特產。萬源市是全國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全市富硒茶種植面積達23萬余畝,富硒馬鈴薯種植25萬余畝,富硒獼猴桃種植1萬畝,舊院黑雞獲得國家有機產品認證,年出欄量達378萬只,黑雞蛋年產量3298噸。
“綠色資源就是萬源的潛在金庫,在未來的發展中,萬源市將以‘大旅游+’‘大生態+’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繼續推動文化休閑一體的全域旅游,把旅游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和富民強市的新支柱。”萬源市副市長楊愛軒說。
生態旅游鼓起農民腰包
位于舊院鎮紅巖村的龍潭河景區,如今正在加緊打造溫泉旅游小鎮和國際養生谷。隨著旅游熱度日益高漲,當地逐步開辦了84家農家樂,村民個個吃上旅游飯。
龐大兵是村里*早開辦農家樂并經營漂流的人,高峰時候自家的農家樂每天接待90桌客人,一直要經營到凌晨兩三點才結束,*下來純收入三四萬元。“現在即使開農家樂的多了,我們一年純收入五六十萬元也沒問題。”龐大兵說。
旅游業的發展,讓以往無人問津的山里土貨頓時變成了搶手的“金疙瘩”。蜂桶鄉雖然不在龍潭河景區內,但70多歲的老人鄧友國的蜂蜜卻名噪整個景區,許多游客來龍潭河漂流過后,都要再往山里走幾公里,找到他買蜂蜜。老人將100多桶蜜蜂放在一個天然洞穴里,每年坐收1000多斤優質蜂蜜,七八十元一斤還供不應求。
而位于八臺山景區山腳下的八臺鎮天池壩村,村民同樣受惠于生態旅游業。因景區建設需要,天池壩村土地整體被征,全村由政府解決就業或提供創業崗位,并納入社保范疇。林達壽以前在外跑貨運一年只能掙五六萬元,現在妻子被安置在景區清掃垃圾,每月工資1500元,自己給景區轉運生活垃圾到官渡鎮華新水泥廠,一年收入可達八九萬元。
就連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依托景區都可找到掙錢的門路。天池壩村一組肖將成三兄弟,弟弟76歲,哥哥已滿80歲,肖將成本人也78歲了。三兄弟經營騎馬的項目,幾年下來個個都有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存款。“拉著馬讓游客騎那么400米遠,就可以掙10元錢,*至少掙100多元,比以往在地里種莊稼不知強多少倍。”肖將成高興地說。
勢頭正勁的生態旅游業,已成為萬源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2017年,萬源市共接待游客316.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3.8億元。
生活垃圾實現循環利用
“萬源地處嘉陵江和漢江的分水嶺,是長江中上游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和中國秦巴山區生物多樣性關鍵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了達州市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的82.3%。”楊愛軒介紹,近年來,該市圍繞建設長江中上游綠色生態屏障和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通過減存量、控增量,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綜合治理。其中,官渡鎮利用生活垃圾制造水泥的項目特別引人注目。
在萬源市生活垃圾預處理及華新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的行車操控室,身著紅色工服的工人輕輕拉動操縱桿,這些預處理后的生活垃圾就自動進入水泥窯協同處置。
“在負壓的密閉空間中,經過生物干燥、破碎、磁選、分選等十幾道工藝,將生活垃圾分選出無機渣土、二次衍生燃料、滲濾液、少量金屬四類物質。”工作人員介紹說,“經過預處理的生活垃圾,48%左右可作二次衍生燃料,20%的無機渣土進入原料系統,1%左右金屬可回收利用,剩下的滲濾液和惡臭氣體全都回爐作高溫分解、焚燒。”
據介紹,整個處置過程不排放任何有毒有害氣體,經過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高污染的生活垃圾頓時變成白花花的建筑水泥,該項目一年累計可“吃掉”生活垃圾9萬余噸。
華新水泥(萬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環保項目總經理王懷勇介紹說,2007年開始,公司就針對中國生活垃圾特性,致力于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成套技術的研發和實踐,著力破解“垃圾圍城”現象,徹底解決傳統的“填埋”和“焚燒”處置方式帶來的土地浪費、環境危害問題。目前,該技術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